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江潇听水响看水流吃水贵如油曾是攀枝花市农村

攀枝花日报 2010-10-18 21:48 大字

■ 本报记者 江潇

“听水响,看水流,吃水贵如油”曾是攀枝花市农村饮水困难状况的真实写照。如今,打开自家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入盆里,而促使这一变化的,是攀枝花市实施多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饮用水革命”应势而行

“通路、通电、通水是农村居民期待的‘大三通\’,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水。因为水通了,生活才有最基本的保障。”10月12日,记者在米易县白马镇小街村二社的何家湾采访时,村民何方平大姐告诉记者通水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

人不光需要喝水,还要喝“安全水、卫生水、放心水”。

攀枝花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地势较低的百姓饮用水靠就近挖水井,山上农民靠接山泉水和山坪塘的雨水,供水水源、水量、水质的保障程度较低。据调查,2005年,全市有2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同时,多处源头水化验结果显示:氟超标、大肠杆菌超标,尤其在山区,农民饮用水的水质和水量难以保证。

为了让所有的农村人都喝上“放心水”,攀枝花市于2005年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人饮安全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此,攀枝花市开始了一场星火燎原式的“农村饮用水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攀枝花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组织实施,积极争取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加强督察督办,采取以城带乡,将城镇管网向农村延伸;依托水库和较大水源,建设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村或村民自主管理分散饮水工程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攀枝花市农村人的饮用水问题。

投入一浪高过一浪

10月13日上午,仁和区大田镇班庄村班庄组村民陈中云在自家厨房忙活了起来。记者看到,他家的自来水管直接引到了锅边。“以往都是从自家挖的井里打水,想洗个热水澡都难,如今用上了自来水,水源充足,生活方便多了。”陈中云告诉记者,2009底,村里用上了自来水,他赶忙买了一台1000多元的太阳能热水器,“现在洗澡很方便”。他说。

据大田镇副镇长代天仁介绍,该镇投入200多万元进行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安装钢管14226米,(紧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举办镇村“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培训会

本报讯(记者王卿)昨(22)日,攀枝花市举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庄工作标准培训会,来自全市各区县、钒钛产业园区及相关镇、村的65名“五十百千示范工程”负责人参加培训。据了解,经过自...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