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 年 间 走 三 步 ——记米易“饶记抄手”老板饶波

攀枝花日报 2010-09-29 21:55 大字

本报记者 曾仲文

下午四点,记者在在米易县城茶园巷70号找到“饶记抄手”店时,店门紧闭,而一旁或对面的食店都在开门迎客。大白天的不做生意,这实在是让人有些费解。而就在店招一旁的墙面上,醒目地写着营业时间:上午:6:30—14:30,下午:17:00—20:30。看来,饶波开的这“饶记抄手”确实有点特别。

三张床

2000年初,年近而立的饶波下岗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别人迎来了新千年,我却迎来了下岗。”下岗后的饶波不知道该做啥。但他有一个念头,养活自己,不能拖累妻子。

当时很胆小的饶波把目光定在了小饭桌上,胆小是饶波自己说的。那年的暑期,下岗已半年的饶波找了一个铁匠铺的朋友,做了三张铁制的高低床。按饶波的想法是收上六个孩子午托,除去开支外自己能挣点吃饭的钱。“我只敢做三张床,做多了怕收不到孩子,”饶波说。不料,秋季开学的头一天,饶波一下就迎来了10个孩子。饶波又找到铁匠铺的朋友,连夜赶制了两张床。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在饶波的精心打点下,小饭桌发展得还算不错。2003年,考虑到安全因素以及相关管理规定,饶波关停了小饭桌。

四张桌

饶波又一次失业了,不过这次他已没有了当初下岗时的彷徨。他把目光投向的餐饮业中的小吃——抄手。

饶波做抄手,灵感源于他的奶奶。在一次聊天中,奶奶告诉他,以前想吃抄手,在肉很少的情况下就把水果捣碎后当成馅来用,没想到作出来的抄手增添了脆滑之感。正在寻找创业之路的饶波一听,觉得机会来了。2003年底,他在县城北一小巷租下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门面,搬进四张桌子,招收了一名工人,“饶记抄手”开张了。

做抄手的灵感源于奶奶,却不能照搬,饶波只在馅中加入少许的水果。饶波的抄手皮很薄,而馅儿又大,以至于同行都在笑他不是在做抄手,而是在做饺子。饶波听后也不生气,这至少证明自己的抄手很“实在”。而就是这一“实在”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不到一个月时间,店里顾客盈门。不过,这段时间却是饶波最累的日子,每天要从早上5点多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累并快乐着”。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饶波的店里工人增加到6人,同时,除了卖抄手外,还增加了米线,盖浇饭等多个品种,以满足不同食客的要求。

五间房

生意做得顺风顺水,饶波觉得是该扩大店面了。2007年初,他在米易县城茶园巷70号一口气租下了五间门面共计百余平方米,招了14名工人,再次起航。

这次饶波把精力放在了管理上。在“饶记抄手”的店面外,很醒目地贴着营业时间,这一做法又引来了同行笑话,“饶波是在做耍耍生意”。按理,像饮食这样的小店应是整天开门迎客。可饶波认为不是赚了很多钱不想赚了,而是要给工人充足的休息时间,所以每天下午1点半,就会有7名工人下班,2点半另外7名工人再下班。下午5点又开始营业到晚8点半。用饶波自己的话说,晚上8点29分你来我店里有吃的,但8点30分来,我就会告诉你我们打烊了,该休息了。同时,饶波也把生意扩大到外卖上,茶楼等地是饶波经常要送外卖的地方。

现在,饶波有一个愿望,就是把“饶记抄手”做成一个地标。他希望有一天能在路上听到“我刚到‘饶记抄手\’,或者是“我刚从‘饶记抄手\’出来”之类的话。“如果能做到那样,才能真正说明我成功了。”饶波现在正努力地朝着这一目标发展。

从当初的三张铁床,到四张桌子,再到现在的五间门面。饶波很真诚地说:“下岗没什么可怕,怕的是不动脑筋,懒惰,怕的是消极等待。”谈及10年的艰辛,饶波认准一理,看准了就去做,全力以赴,诚信待客。哪怕是一个小店也要经营出特色,把它做强,做长久。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店招中的那个“记”字,才能对得起顾客和自己的付出。

新闻推荐

217名患者重见光明

本报讯(刘群会记者杨荟琳)“她的左眼现在可以看到东西,让她自己一人在家我放心多了。”看着刘琼会眼睛又能重见光明,老伴姚其美很欣慰。近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攀枝花市现已完成对今年所有符合手术...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