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攀枝花市人才开发奖”拟获奖单位有关情况

攀枝花日报 2010-06-07 23:07 大字

(按得票多少排序)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有职工26597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347人,中级职称1698人,高级技师95人,技师845人,高级工8004人。

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并滚动实施。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制定年度人才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建立人才库和人才需求目录,实行保底工资制度,建立并完善了薪酬与效益挂钩机制、核心人才选任管理体制、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加强人才引进,不断改善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近五年引进研究生23名、本科生607名、大专生454名。加大培养力度,推荐12人赴美国攻读EMBA学位;与北京科技大学合办工程硕士班,有43人参加学习;邀请东北大学等院校知名专家教授来攀举办讲座等,完成各类培训4000多人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新分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人才得到较快成长,共培养国家、省、市专家1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4名,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22名。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技术职位津贴制度;实施首席工程师和首席操作师制,评聘20名首席工程师享受19.8-23.1万元年薪,评聘16名首席操作师享受每月3000-6000元的津贴。不断加大投入,近5年来人才开发投入逐年增长,占工资总额比率均保持在4%以上,共投入培训费4437万元。人才开发推动了企业不断发展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企业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高速重轨生产基地,近三年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掌握了烧结机脱硫制酸等关键工艺技术,形成了《1450机组热连轧控制技术》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9年在连续5个月亏损累计达7000余万元的情况下,发挥人才优势,全年实现利润近5亿元。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全民事业,有职工657人,其中正高职称21人,副高职称135人,中级职称233人。

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保证投入,健全制度。出台了《关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稳定的若干暂行规定(试行)》等多项措施。加强人才引进,近年来引进正高职称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4人、本科生71人。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加大人才培养,通过鼓励学历教育、邀请专家授课、选送人员进修等方式,培训313人次。积极开展智力引进,近五年成功引进国外智力项目5项,与国内心内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知名专家签订了聘用合同,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等多所高校、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实现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柔性引才的目的。积极服务人才,搭建发展平台,稳定人才。通过周到服务,为人才营造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每年兑现正高职称和研究生津贴22万元,支出培训、进修费78.5万元,年均投入科研经费100余万元。人才开发取得实效,现有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3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市级专家5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7人。几年来,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省医学会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协作项目3项,年发表论文120余篇。先后有9个科室被省卫生厅认定为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招收学员43名,两年培训乡镇医生301名、全科医师201名、社区护士204名,为攀枝花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成绩。作为多所高校教学和实习基地,每年承担硕士生、本科生等300多名学生的实习、教学任务。注重发挥人才开发示范效应,将仁和区、米易县医院纳入管理范围,将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注入,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造福辖区人民。区域卫生中心辐射作用明显,满足了川西南、滇西北地区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全民事业,有职工121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5人,中级职称27人。

坚持“多出成果、多出效益、多出文章、多出人才”的“四多”人才工作理念,努力培养“会想、会干、会写、会说”的“四会”人才。加强和完善组织领导,制定了人才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促进科技人员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搭建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建立与国内外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习交流与合作机制,通过项目合作、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促进科技人员技术的提升;建立专家结对帮扶机制,通过“传、帮、带”、“压担子”促进年轻科技人员快速成才;搭建工作环境平台,通过改善科研设施和办公条件等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条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设立获奖成果、论文发表和科技开发配套奖等政策以及科技发展资金,鼓励年轻科技人员尽快成长。一系列的举措使单位人才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人、市级专家5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3人被聘为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5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近5年来,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新品种审定5个、国家专利2项;综合研究实力位居全省18个市州前三甲;特色农业研究基地初步建成,大粒小麦育种水平世界领先,早春蔬菜种植水平、烤烟研究全国领先,优质水果享誉国内,草食家畜特别是山羊圈养水平全省领先。

攀枝花学院 全民事业,有职工1009人,其中正高职称44人,副高职称230人,中级职称381人,技师4人,高级工27人。

高度重视人才开发工作,坚持“一把手”工程,组织领导机制健全,有人才发展规划并狠抓落实。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先后出台高层次教师引进管理办法、研究生学历(学位)培训管理办法以及部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配偶实行聘用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在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配偶工作、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强化人才激励,建立了体现人才价值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向优秀人才、重点岗位倾斜”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提高了高层次人才的收入;对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市级及以上科研奖励的人才进行表彰和配套奖励;对获得政府奖励的人才进行表彰和配套奖励;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先后建立1个省工程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多个市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有效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发展平台。2006年以来投入人才开发经费达800余万元,其中直接用于引进、培养人才的奖励和购房补贴年均在120万元以上。人才开发成效显著,结构得到改善,建成初具规模的人才梯队,涌现出一批高层次优秀人才,现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市级专家8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单位科研能力显著增强,2005年以来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研38项,市厅级109项,与企业合作科研26项;先后获市科技进步奖4项,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多项,申报专利40多项,获专利授权9项;教职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60多篇被SCI、EI、ISTP等检索、收录。人才队伍的建设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能力,学校教学水平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肯定,也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

四川德胜集团攀枝花煤化工有限公司 非公企业,有职工668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24人,高级技师6人,技师20人,高级工26人。

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良好的人才工作机制。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健全,重大人事变动、奖惩和人才招引由董事会集体决策;构建人才创新奖励机制,尊重人才意见建议,对提出新思路的员工大胆使用在重要岗位,对在技术岗位做出实绩贡献的员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建立人才自我提升激励机制,对通过自学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经营管理人员,公司报销50%的学费,对取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强化宣传引导,积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专门建置职工楼、食堂、文体活动场地,丰富职工企业文化;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实施“三训一学”人才培养,加大后备干部配置、交流;每年用于人才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占职工工资总额的8%。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08年名列“攀枝花企业50强”第11位、“工业企业50强”第7位、“非公企业50强”第2位;获2008年度市企业规模上台阶奖(销售收入首次跨入10亿元)。

“攀枝花创新人才奖”拟获奖人选有关情况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培树 男,汉族,1964年12月生,四川射洪人,大学,中共党员,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坚持改革和技术创新,为企业技术进步、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6个,其中主持的“长距离大角度多转弯带式运输机的运行研究”,属国内领先水平,获2003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完成的“破碎带围大断面巷道复修支护技术研究”获2004年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实施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主持的“三级煤矿许用高分子胶状浮化炸药研究应用”获200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技术联合应用的研究”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和热源互补的联合供热,满足了企业全天候使用热水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阳能热资源,获200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4篇。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杰出青年技术创新带头人”、“国家煤炭工业科技管理先进个人”以及省、市劳动模范,获“第八届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以及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罗桂仙 女,汉族,1965年1月生,四川威远人,大学,九三社员,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作物烟草所常务副所长,副研究员。

该同志长期从事蔬菜、节水灌溉、烟草栽培种植技术研究,先后承担部、省、市科研项目25项,获成果奖励18项次,其中部级丰收二等奖1项,厅级丰收一等奖1项,省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主持的“攀枝花烤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全市植烟区土壤养分数据库,制订了专家施肥方案,查清了其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危害,建立了烤烟植保数据库,填补了攀枝花市种植业的空白,获2009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和参加项目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累计推广面积14.64万公顷,新增经济效益11.8亿元。有5个选育品种通过了省品审。主编和主稿专著4部;发表论文21篇,其中国家二级核心期刊4篇,省级期刊5篇。先后获“第五届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市“双学双比”女能手暨“三八”红旗手、“市烤烟生产先进工作者”、“市级优秀人才示范岗”等称号,是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战金龙 男,汉族,1951年4月生,吉林辽源人,大学普通班,中共党员,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冶金设备开发研制科研工作,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和很强的创新能力。完成重大科研、工程项目2项。通过研究提出了钢轨定尺长度100米理论。主持的“100米长尺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线工艺及装备集成技术开发”使攀钢2007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100米长尺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线,成果获2009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100米长尺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线已以100%的合格率生产出25万多吨不同规格的在线热处理钢轨,除满足国内铁路建设需要外,产品还出口到美国等10多个国家,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负责的“钢轨在线热处理设备技术开发研究”获2001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2001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篇,获得了6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美国等国家受理发明专利。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敖进清 女,汉族,1969年2月生,四川成都人,博士研究生,九三社员,攀枝花环业冶金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在高钛型高炉渣规模、高值利用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作为负责人或主研参加了国家、攀钢集团公司科研课题18项,负责课题8项。将现代材料设计方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引入高炉渣产品开发获得成功,缩短了研究过程,节约了试验成本和时间,提升了攀枝花市高炉渣理论研究水平;主研的“高钛型高炉渣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获2004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处理技术研究”等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全国1/3未处理高炉渣的出路问题,年节约新建渣场费2395万元、减少渣场维护费4680万元、创利税上千万元。有2个研究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基金、国家863计划资助。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4项获授权。先后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3篇。2008年获省青年科技基金会支持列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2009年获“市优秀人才示范岗”称号。是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首批市委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

“攀枝花创新人才提名奖”拟获奖人选有关情况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杨晓峰 男,汉族,1968年2月生,湖南凤凰人,大学,中共党员,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园艺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该同志一直从事蔬菜科研工作,主攻丝瓜、苦瓜、辣椒育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5项,已获科技成果奖励1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厅级2项,市级8项,选育的蔬菜新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的5个。主持省蔬菜育种攻关项目子专题——早熟耐贮运苦瓜新品种选育,配制出杂一代种攀杂二号、攀杂五号,获2008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攀杂丝瓜1号新品种选育”项目,选育出早熟、丰产的丝瓜新品种攀杂丝瓜1号,增产24%,获2009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苦瓜雌性系选育及杂优利用”项目成果较对照增产759.4公斤,亩增纯利润1318.7元,获2005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研的“优质高产豇豆苦瓜制种配套技术集成研究及推广”项目获2008年省科协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合作编写出版专业书籍1部,参加了星火教材《南亚热带蔬菜栽培技术》和《攀枝花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撰写。获“攀枝花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是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邹 敏 男,汉族,1974年11月生,四川遂宁人,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该同志长期从事钛及钛合金的制备、钛复合材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年来,作为负责人或主研承担了省部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3项,其它课题5项。在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熔盐电解TiO2制备海绵钛”中,研究了真空条件下直接电解制钛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获2008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7-2008年度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创新项目”实验室成果奖。承担“真空条件下熔盐电解制钛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现了生产工艺的连续化,鉴定结论为“该设备和工艺均为国内首创,综合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申报5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获授权3项。在《材料热处理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9篇。先后获攀枝花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称号,是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陶功明 男,汉族,1970年1月生,四川开江人,大学,中共党员,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轨梁厂首席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新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其孔型设计水平和解决轧钢实际问题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作为主研和负责人,先后完成科研项目6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成功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30多项。2005-2009年主研开发出以100米时速350公里/小时钢轨为代表的30余个新产品,其中60AT高速道岔轨、60TY翼轨、时速350公里100米高速铁路用钢轨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主研或负责的技术成果和专利成果显著,取得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亿元以上。先后撰写了1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钢铁钒钛》等期刊。任型材轧制首席工程师以来,申报专利23项,并有15项实施,提高100米钢轨的一次合格率达13个百分点以上。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知识型技能型职工”、“省劳动模范”、“省青年科技进步奖”等称号,是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首批市委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

谢永林 男,汉族,1966年3月生,四川米易人,大学,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通过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的应用,在中药生物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持的“中药液与酵母混合饲用发酵剂产品开发研究”获2003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发酵何首乌茶的工艺技术及产品开发”,获2009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研究开发出何首乌系列产品,在米易县普威镇、麻陇乡等乡镇带种何首乌,为农民新增致富渠道,在促进企业发展中解决了120余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近4年来累计生产何首乌茶26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7800万元,带动农户1000多户通过种植何首乌平均可增收入1000-3000元;企业注册资金从创业之初的50万元达到现在的2300万元。有2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先后获“第三届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攀枝花市科技创新创业带头人”等称号,是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首批市委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任职的企业先后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扶贫龙头企业”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7、2008、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029.6万元、1432.6万元、2495.5万元,实现利润分别为69.8万元、270万元、294万元;2009年上缴税收40多万元。

“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企业家奖”拟获奖人选有关情况

(按姓氏笔画排序)

田 野 男,汉族,1962年7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注重加强管理,坚持科技兴企。2003年任职以来,制定了“一年脱困,两年积累,三年翻番”的具体目标,全面实施七项发展新战略,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成功地推进了企业快速发展。几年来,公司主要经营管理指标持续、快速增长,总产值、利税、新增资产实现了年均增长59%、48%、20%的良好发展势头,企业总产值达50亿以上,实现利税2亿元。公司被列入省重点培育的大企业,先后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工程质量信得过企业”、“2003年四川建筑企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10强”等称号。先后获“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30年企业改革发展突出贡献奖”、“四川省杰出企业家”等称号。

吴 强 男,汉族,1963年1月生,四川乐山人,研究生,中共党员,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管理创新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所在企业以生产钢铁、冶金原辅料、建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为主,通过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显著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经营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从2006年的54亿元、40.0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07.21亿元、71.61亿元,年均增长32.85%和26.25%。公司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17062元提高到2009年的31061元,年均增长27.35%,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其管理的企业2008年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40位、综合制造业第15位;在四川省100强企业中综合排名第21位,名列攀枝花工业企业50强第2位,已入选四川省2009年度大企业大集团100户企业;2010年成为“百亿企业”。该同志获2009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多项现代管理创新成果论文在国家、省、市及冶金行业获奖。

罗阳勇 男,汉族,1975年6月生,四川盐边人,大专,民革会员,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该同志2003年任职以来,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技术的应用,企业迅速扭亏为盈,现已具备每年综合利用低品位钒钛磁铁原矿300万吨、生产铁精矿100万吨、钛精矿20万吨的生产能力。任职企业2007、2008、2009年分别实现企业销售收入2.3亿元、3亿元、3亿元,利税8650万元、10899万元、13329万元,连续多年进入“攀枝花市企业50强”、攀枝花市民营企业销售收入与纳税额双10强;所在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06年以来累计向社会捐助1486万元。先后获“四川省第三批建设创新型培育企业”、“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四川省优秀诚信企业”等称号。该同志先后获“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第三届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第十五届四川省优秀青年”等称号。

荆建华 男,汉族,1971年10月生,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攀枝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工程师。

该同志确立了“深化企业改革谋求企业快速发展,强化企业管理,实行科学决策,根据形势不断调整提高企业两个效益”的企业经营思路,有力地保护了水环境,为市“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水质标准得到不断提高,城区供水水质优于国标,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2007、2008、2009年分别实现利税2183.67万元、2629.55万元、3165.72万元,上缴税收1555.01万元、1659.90万元、1609.10万元。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三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分别为:101.60%、101.65%和102.56%。公司先后获“中国供水企业100强”、“四川省自来水生产供应最佳效益和最大规模10强”、“攀枝花工业企业50强”等称号。该同志曾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第二届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四川省优秀创业企业家”等称号。

鞠崇文 男,汉族,1965年5月生,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坚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再造生态环境平衡并举,闯出了建设节约型矿山、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矿业公司矿石输出量、铁精矿产量、选矿球磨机作业率、利润等生产经营指标连年迈上新台阶。公司2007年生产铁精矿500.80万吨,实现利税总额32105万元;2008年生产铁精矿635.88万吨,实现利税总额71962万元;2009年生产铁精矿702.33万吨,实现利税总额75013万元;利税总额实现了连续两年增长,两年利税平均增长率为52.9%。企业整体产能从2007年的500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700万吨,实现了矿山可持续发展;加大职工之家建设的投入,职工收入逐年增长,实现了职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先后获“四川省优秀工会之友”、“中国节能减排创新单位”等称号。该同志2009年被评为“攀枝花市劳动模范”。

“攀枝花市十佳技术能手”拟获奖人选有关情况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成军 男,汉族,1971年11月生,四川南充人,技校,中共党员,攀枝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电工,高级工。

该同志刻苦钻研,大胆创新,提出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达18项,创效益130余万元,修旧利废60余万元。其中,提出“玉碘水池上水管道改造”,解决了水池跑水的问题,更加合理地实现了调车,节约了能耗,每年创效14万元;提出“滤池真空管道改造”,延长了滤池管道的使用寿命,使原每年需要更换10多个阀门变成每年只需更换2个,为企业创效12万元。曾获“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技术工人”、“四川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决赛优秀选手”和“四川省优秀知识型技能型职工”等称号。

朱 宁 男,汉族,1964年5月生,四川攀枝花人,中专,中共党员,攀钢集团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修建分公司人力资源科焊工培训中心焊工,高级技师。

该同志在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及有色金属(铝、铜、不锈钢)焊接等方面业务精通,先后取得国际焊接协会最高荣誉级别“国际焊接技师”资质和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手工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操作资格证书。近两年来,指导了各种焊接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焊工上千人次,为攀钢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积极参与企业焊接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研究工作。自主研发的“紫铜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应用成果创经济效益60余万元;开发了“自动埋弧焊焊接不锈钢板”工艺,有效填补了攀钢利用自动埋弧焊焊接不锈钢板的空白;解决了米易白马等工程焊接施工难题,创经济效益40余万元。先后获“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能专家”、“四川省十大杰出技术能手”、第二届“攀枝花创新人才奖”等称号。

刘关洪 男,汉族,1968年1月生,四川攀枝花人,大专,中共党员,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提钒炼钢厂板坯车间连铸工,技师。

该同志熟练掌握了高效连铸下中包检查烘烤、钢种-温度-拉速之间的匹配和冷却技术,实现了高拉速、高质量、高产量、低事故生产,曾先后5次以连续浇铸500、1000、1874、3179、10000炉不漏创下攀钢板坯连铸不漏钢纪录。与侯武同志共同编写的“刘关洪-侯武”浇钢先进操作法具有稳产高产、溢漏钢少、事故率低的特点,填补了攀钢没有自己板坯连铸浇钢操作方法的空白,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操作法,自推广以来为企业节约了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省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标兵、攀钢英杰、攀钢技能拔尖人才等称号。

杨成蓉 女,汉族,1973年2月生,四川南充人,高中,攀枝花市攀花园美容美发培训学校美发培训师,高级工。

该同志长期从事美发工作,具有较深的美发技术功底,取得国家高级职业资格和国家高级美发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尤其擅长女式发型设计和晚装造型。独创的自由飞剪技术,集标榜的科学观点和沙宣的几何造型,结合造型对象身份气质特点,注重细节处理,不刻意强调张扬,在攀枝花市美发教学上有独到之处,深受业界人士青睐,先后为攀枝花人民广播电台、攀枝花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及市内众多知名人士完成发型设计工作。从教10年来,为攀枝花市培训高级美发技术人才数千名。该同志曾获亚太发型大赛新娘晚装组十大杰出奖、亚太发型大赛超级精英奖。

陈 刚 男,汉族,1974年2月生,四川西昌人,中专,中共党员,攀枝花市瑞远冷弯型钢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设备维护检修和技术改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攻克了不少的技术难题。自行设计制作的机械定尺剪切小车设备,解决了困扰生产护栏产品的问题,将成材率提高3个百分点,年创经济效益55万余元,获钢城集团公司特等奖、攀钢(集团)公司一等奖;设计的护栏柱滚切机使成材率提高3个百分点,创直接经济效益近60万元。先后参与了企业眉山彩瓷板厂、Φ550轧钢厂、冶炼厂Φ250轧机、攀钢四号高炉异地大修除尘器等设备的安装,每一项技术指标都达到安装技术标准要求,并取得一次性试车成功,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与覃源、李英发明的“圆形钢管滚切机”获国家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先后获省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奖、钢城集团公司创新能手等称号。

张 超 男,汉族,1970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大学,中共党员,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钛冶炼厂冶炼乙班钛渣冶炼工,高级工。

该同志擅长钛渣冶炼操作技能,在电极焙烧、压放、维护、控制出铁、铸铁机的喷浆、脱模等方面工艺精湛。带领职工对钛渣品位波动因素进行长期分析和研究,形成了“控制钛渣品位波动”QC成果;针对影响铸铁机作业率的喷浆浓度和喷浆设备的相互结合,通过反复研究和摸索,总结出了合理喷浆配比方案,有效提高了铸铁机的使用率,年创效57万余元;提出的解决冶炼过程中出现泡沫渣处理和预防方案,年创效589余万元。曾获攀钢集团公司技能大赛钛渣冶炼工专业工种比赛第二名,被评为攀钢集团公司模范“十佳共产党员”、攀钢技能拔尖人才。(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杨海李思谋李刚文图自召开中央省市县综治维稳会

本报讯(杨海李思谋李刚文/图)自召开“5·3”中央、省、市、县综治维稳会议以来,米易县公安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会议精神,从排查隐患、增添防范、化解矛盾、重点管控、严打违法、...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