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书香漫校园

攀枝花日报 2010-06-21 23:00 大字

■ 本报记者 曹海峰文/图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也是造就灵魂和培植智慧的工具。在当前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阅读和考试成为了一对矛盾,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和干扰,而目前攀枝花市各个学校竞相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鼓励学生阅读,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添色不少。

图书角:学生汲取知识的源泉

“我要借一本书,我也要借!”一群学生排着队等候在教室的图书角,秩序井然。这是记者在攀枝花市第十一中小学校四年级(一)班看到的一幕,此时正值下午阅读课。

在教室的一角矗立着一座书架,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许多课外书籍,四大名著、寓言故事应有尽有,这些书都是学生们自愿捐助的。“我捐了《伊索寓言》《中外童话》,因为我觉得自己看书只是自己学到了知识,把书捐给图书角大家一起看,大家就可以学到不少知识,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正在借阅书籍的蒋灿说。

有了图书角,每天用一部分课余时间借阅书籍成了许多学生的习惯。“我最喜欢《顶尖作文》和《奥数一点通》了,通过阅读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还给我的学习提供了不少帮助。”蒋灿告诉记者,“在这些课外书的帮助下,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比如写人的作文,我就可以写《我的小表弟》、《我的妈妈》等。关于数学的课外书,我就可以学到许多解题的方法,扩展思路。”

长期的阅读,也让蒋灿形成了一个习惯——摘录。“我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摘录书上的语句,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进去。”

为了规范借阅行为,学生们还自发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并设立了4名管理员。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一些班级还把同学们捐来的书分类编号,学生可以把书借回家看。一位家长说:“这种让学生扩大知识面的做法太好了。因为学生们自己捐助的书都是适合他们年龄的书籍,不会受到不良书籍的影响,净化了学生的阅读环境。”

购置图书:提高教师修养

学生阅读课外书,老师也有相应的阅读书籍。“在学校里,我们提倡老师多阅读,培育人文情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市十一中小校长张明显说。学校专门抽出资金为教师购置了《钱文忠解读》《于丹》和《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书籍,并在教师中间开展读书论坛,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互相交流,把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我学到了不少处理问题的方法,运用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市十一中小四年级(一)班班主任苏小玲说。

“就当前的教育来说,教师阅读尤为重要。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师不仅仅需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同时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领路人。书籍对于塑造教师良好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升华教师精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能帮助教师实现心理的平衡和协调。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人文阅读可以启发教师的心灵,也能够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增进他们对学生、对生命、对人生与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张校长说。

广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

在攀枝花市的校园里,像这样师生共同读书的情况相当普遍。设立图书角,开展诗词朗诵,读书节,建立读书沙龙……近年,攀枝花市各个学校广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创新活动模式,鼓励师生与书为伴,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米易县第一初级中学在教学楼的楼道走廊处设立了开放式书吧,每当课余时间,这里就成了学生们聚集的地方。书架上《青春期教育全书》、《当代青少年科普文库》、《课程资源库》、《站在巨人肩上》、《青少年成才宝典》、《中国民俗史丛书》、《新课程学生课外知识》等历史、地理、哲学、科普、人文、文学囊括其中。闲暇时分,学生们信手翻开一本书,或站着,或蹲着,或坐着,徜徉于书海。

今年5月,攀枝花市第二十八中小学团总支组建起了“静园”青年教师读书沙龙,为学校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读书的好去处。在这里,大家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不断充实着自我。

4月23日至6月1日,西区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第15个“4·23世界读书日”暨首届西区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并确定每年这段时间定为西区校园读书节。今年西区首届校园读书节以宣传“世界读书日”,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全区教师和青少年浓厚的读书兴趣为目的。活动内容分为系列主题活动、新华文轩赠送图书和图书优惠展销活动、教职工购书和读书、倡议家长购书和读书四项。

新闻推荐

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本报讯(罗光鲜毛富才报道)为切实落实好为民、利民、便民工作,米易县认真开展了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米易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达到省级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了全省联网...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书香漫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