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提速增效 加快发展 强力推进“四个倾力打造” ——刘晓华市长在攀枝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举要

攀枝花日报 2010-03-21 23:52 大字

回眸2009

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24.0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00.06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03.7亿元,增长1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2亿元,增长18.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1.16亿元,同口径增长14.8%;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7.07亿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1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5475元,增长8.2%;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3.9%和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全市发展质量有了新提高,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社会建设有了新成果,“四个倾力打造”取得了新进展,城市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国民经济在困境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项目引领,投资拉动成效显著。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76亿元,增长40.6%,是“十一五”以来投资增速最快的一年。招商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新签约履约项目161个,实际到位资金227.48亿元,增长25.6%,实际到位外资1.79亿美元,增长8.5%。

——攻坚克难,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实现止滑回升,完成工业增加值280.72亿元,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8.07亿元,增长13%。钒钛产业园区、白马园区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百亿园区。确定了十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节能降耗深入开展,预计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

——突出特色,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米易县湾丘—垭口片区和盐边县红格片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完善了芒果、石榴、枇杷等6个特色优势产业近中期发展规划。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03亿元,增长4.8%,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总产量分别增长0.6%、4.3%、17.9%、25.8%、4.2%。

——培育市场,第三产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大关。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4.77亿元,增长23.7%。加快推进城乡流通网络建设。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现代物流企业5家。统筹发展房地产业,公积金贷款增长72.9%。

——强化支撑,财税金融活力增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平稳,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4.9亿元,同口径增长18.4%,完成一般预算支出75.18亿元,同口径增长26.3%。

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圆满完成。“八大民生工程”共70小项全面实施并超额完成。

——恢复重建加快推进。扎实推进“8·3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成永久性农房12553户,维修加固受损农房49369户。恢复重建医疗卫生机构12个、震损水库33座,完成学校恢复重建和维修加固项目209个。米易“7·27”山洪并泥石流灾后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及对口援建旺苍县五权镇工作进展顺利。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市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9.3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参保人数达8038人。全民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切实做好扶贫解困工作。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有序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品牌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仁和区成功申报为“中国苴却砚之乡”。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社区建设成效显著,东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被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维稳综治工作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秩序保持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被中央综治委命名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和“大信访”工作格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事故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6.3%和8.8%。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攀枝花市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坚持改革创新,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钒电池应用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高钛型高炉渣制取四氯化钛、人造金红石、钒清洁生产、直接还原4条中试线建设全面启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新材料产值达149亿元。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攀钢成功申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等4个工程技术中心。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215名,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妥善解决了市属国有企业遗留问题。乡镇机构改革成效显著,减少机构144个,精简人员305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计划推进,农村综合配套、医疗卫生、扩权强县等各项改革深入开展。

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

——切实加强城乡建设。制定了《攀枝花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规划》。“两高两铁”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路网规划,成昆铁路新线、昭攀丽铁路、攀宜沿江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攀丽高速公路攀枝花段正式开工。城乡路网不断完善。公用设施日趋完善。

——大力改善城乡环境。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七进”活动,重点抓好“五乱”治理,全市所有城区(县城)、47%的乡镇和39%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切实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8个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顺利完成,省、市下达的11个限期治理项目全面落实,建成5个环境优美乡镇、17个文明村、260户生态家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2%,攀枝花市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不断优化城市管理。《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已上报省政府,炳四区和钒钛产业园区等5个控制性详规完成评审。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复查验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5个方面22项工作进行了公开承诺,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了一批促进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分别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14件、253件,满意率分别为100%和99.6%。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服务实现“五个集中”。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监察、审计等工作卓有成效。

亮点闪回

●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被中央综治委命名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优秀市”

●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钢铁·钒钛)

●农业部和国台办正式批准在攀枝花市建立“台湾农民创

业园”

●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攀丽高速公路攀枝花段正式开工

●顺利完成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潜力评价,促成国家重

大整装地质勘探项目在攀枝花市开钻

●攀钢(集团)公司实现整体上市

●钢城集团成为攀枝花市首家经营总收入超过百亿的地方

企业

●东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八大民生工程”共70小项全面实施并超额完成

展望2010

政府工作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纵深推进“四个倾力打造”,牢牢把握“提速增效、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切实抓好“投资拉动、结构调整、产业攻坚、产能释放、和谐惠民”五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5%,第三产业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3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在8.1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8万吨以内。

紧扣复苏脉搏,加快经济发展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从科技合作中孵化项目,从产业链条中衍生项目,从投资政策中争取项目,从发展规划中对接项目。继续实施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加强跟踪督查和信息反馈,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竣工、早达产。全力推进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着力打造次级交通枢纽,大力推进其它项目建设。

——积极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以倾力打造高水平战略资源开发基地为目标,以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钢铁·钒钛)为抓手,认真落实“6+2”产业布局规划,加快推进钒钛、钢铁、能源、化工、矿业、机械加工制造六大支柱产业集约发展、精品发展、延伸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太阳能、生物2个新兴产业,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继续做强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攀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支持钢城集团经营总收入超过120亿元,支持攀煤集团煤炭产能达500万吨、经营总收入过50亿元。全力推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上台阶,实现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40%以上的目标。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切实保障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给。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园区信息、物流、资金、技术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打造循环型产业、循环型园区和循环型企业,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统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为目标,以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打造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扎实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扩大现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力争把米易、盐边打造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科学整合特色品牌,申报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成通乡水泥路(油路)40公里,硬化通村公路10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2.9万亩、节水灌面2万亩,完成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各项培训工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向“三农”倾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宣传促销为核心、质量提升为关键,着力塑造“阳光花城”形象,全力办好“阳光休闲节”、“芒果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体育休闲旅游重点区,培育盐边红格、仁和岩神山、米易城南等三大特色旅游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确保旅游总收入增长15%。整合提升商贸、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着力打造省际商贸中心,完善并落实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炳草岗中央商务区建设,积极引进名品名店,不断提升商务层次。加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重点抓好与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联运搭接。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支撑作用。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及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致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强化自主创新。广泛开展“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启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打造高层次人才基地。

——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积极争取矿业用地和废弃工业用地整理置换改革试点,统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金,促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紧紧围绕“6+2”产业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探索完善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力争达到260亿元。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鼓励并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对外贸易止滑回升。积极对外承包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以经贸合作为重点,加强与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对接,与周边市(州)和友好城市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启动村卫生站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培育文化品牌。积极培育阳光体育产业,承办好四川省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确保“村村通”工程运转良好。认真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支持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鼓励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十大民生工程,把民生工程建成优质精品工程。加大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及煤炭采空沉陷区治理力度,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继续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安置房建设,启动廉租住房出售、公积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限价商品房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群众饮水、交通、就医等方面的问题。

——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就业惠民”行动,确保消除当年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抓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创业攀枝花”。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继续搞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全国试点建设,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及劳动争议调处机制,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切实加强社会公共管理。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控体系,加大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力度,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规范信访秩序,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社区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推动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

加强城乡建设,营造宜居环境

——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按照“抓创新、求拓展、建机制、促深化”的要求,以“七进”活动为载体,巩固和扩大“五乱”治理成果,扎实开展城乡风貌塑造和特色打造,组织实施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和其他重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80%的乡镇、6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形成城乡面貌整洁、城镇品质提高、人居条件改善、发展环境优化的良好局面,全面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既定目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和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正式启动生态市建设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水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展园林绿化细胞工程建设,确保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8.5平方米。巩固省模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国模创建工作,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和总量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稳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努力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探索完善市区两级规划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炳二区、炳三区建设及旧城改造,加快县城和重点镇、特色村建设。加快推进米易县、东区、西区城乡统筹试点工作。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确保城市气化率、用水普及率均不低于9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73%。加快城市管理事权划分,推进城管职能向乡镇、农村延伸。

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政务环境

坚持科学发展

规范行政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

转变工作作风

加强廉政建设

新闻推荐

在关键时刻做抗旱救灾的中流砥柱 ——记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

■人民日报记者董宏君新华社记者谭浩水源枯竭,庄稼绝收,千万群众饮水困难。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遭受的罕见大旱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面对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