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地流转“转”出致富新路

攀枝花日报 2009-11-26 09:25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李云飞)把自己家的土地租给别人,再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这已成为米易县湾丘彝族乡麻窝村村民的一条致富新途径。每亩土地每年租金1000元,再加上每月打工所得近1000元,该村村民收入较以前有了大幅提升,靠土地流转“流”出了“黄金”。

据悉,在2006年以前,湾丘乡麻窝村杨家河坝还是一片河滩,河滩上零零星星分布着该村村民的几十亩土地。2006年底,县、乡把杨家河坝整治作为国土资源开发项目开始开发,截至2007年5月,共开发出了700多亩可耕地。但由于新开发的土地不平整,土壤还没有熟化,且灌溉系统不完善,缺水严重,村民只能在这些土地上种些玉米等农作物,平均亩收入每年仅为六七百元。为提高农民收入,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2008年底,村里和乡里提出了探索土地流转,对杨家河坝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思路。2009年6月份开始,杨家河坝迎来了新的机遇,投资商陆续来到村里投资。截至目前,已有3家投资商与村民达成协议,初步签定了为期5年的承包合同,共流转土地500多亩。

有了资金的投入,杨家河坝很快变了样,田里钢架大棚搭建起来,青椒、番茄等高品质蔬菜栽种起来,并应用了滴灌技术,搞起了规模经营。更可喜的是,麻窝村的村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村民黄庭慧把自家在杨家河坝的3亩土地全部租给了投资商,平时在投资商田里打工。“以前我家的3亩地只能种些玉米,一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现在仅土地租金每年就有3000元,再加上我打工每月可挣1000元,一年总收入比以前多了几倍。”黄庭慧告诉记者。在麻窝村,全村1130余名农户中有80%的人像黄庭慧一样采取这种新模式,靠土地流转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黄土坡“变脸”记 ■ 黄敏 特约通讯员 曾茂军

“今天的黄土坡才安逸哦!”米易县垭口镇垭口村五社村民如是说。黄土坡不再黄沙飞舞,到处是树的绿荫、花草的世界,空气清新了,呼吸畅通了,心情愉悦了,生活改变了,米易县垭口镇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