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重新爱上阅读的书店
德国人爱书,首都柏林尤多独立书店,很多文艺青年慕名来到德国,就为了在这些书店百转流连。这些独立书店的兴旺可以追溯到二战之后,万般艰难之中的西德政府依然拨款支持小书店和小出版商,它把书店看作德国文化重建的中流砥柱,国家要走出战争困境,绝不能没有一个健康的文化生态系统。
午后,约了德国朋友一起逛书店。从Savi-gnyplatz地铁站走出来不远,就能看到Knese-beckstrae街上被漆成深绿色的马尔加·舍勒书店,一面年深日久的狮形铁板招牌在微风中缓缓摇晃。这家书店是绝对的老字号了,创办于1929年,最初位于选帝侯大街30号,是MargaSchoeller女士用父亲的钱创办的。到战后,Marga女士是西柏林第一个从英国人那里拿到许可证的书商,一直开到现在,从无间断,它所售的书籍和涉及的作家,奠定了马尔加·舍勒书店的巨大影响力。
书店现在的店长是64岁的Rüthklinken-berg女士,她从1974年书店搬迁至Knese-beckstrae街时便一直在此工作,至今已经39年。推开门,步入书店,和我打招呼的是个德国小伙,待听闻我们是特地过来,他兴奋地向店长介绍我。店内雇员六人,大都为爱书懂书客,因兴趣相聚,乐趣融融。Rüth本人酷爱读书,恨不能认真读下每一本上架新书,再给来逛店的人介绍。被问到手头正读的新书时,她微笑地指了指弗洛里安·伊里斯(FlorianIllies)的《1913》。
书店面积约180平方米,五个房间,大约有四万多册图书,现在分为四个区域:新书展区,儿童书区,读者交流区,还有一个享誉柏林的英语文学图书区。它曾被《书商》(Bookseller)杂志评为欧洲最佳独立文学书店之一。
Rüth说,MargaSchoeller女士对德国文学忠诚了一辈子。在上世纪30年代受到魏玛政经局势不稳和纳粹上台的影响,德国作家和读者一度有所惶惑,Marga当时是德国文学青年中的一个活跃分子,她因爱书而开店,鼓吹用读书改变生活,抵御大气候的侵蚀震荡。她说,我们只有求助于文学才能保持头脑的更新,才能有新想法,这是当时的电影所无法企及的。Marga特别喜欢自己的一头浓发,因此她选了一只雄狮作为书店的标志。
德国人离不开书店,他们不但在这里买书、读书,而且利用书店交流,结识同道。每天这里都人流不断,到了休息日则更热闹。买书的顾客覆盖了几乎所有行业,儿童图书区深受附近小朋友们的喜爱,孩子可以读书,也可以和店里人见人爱的宠物狗玩耍。我注意到书架上放置着一个很旧的企鹅毛绒玩具,一个店员告诉我,它是著名的企鹅出版集团送给书店的礼物,“这个玩具的年纪比我还大。”
聊到互联网时代对现代人阅读方式的改变,店长直率地说:“是的,互联网给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书店也开通了网络销售渠道,不过,我依然相信纸质图书会让读者有更亲切的阅读感受。如果人与文字的沟通停留在网络上或者是电子书上,一定会失去读书的乐趣。”
临走时,我选了一本Theyellowbirds作为纪念。这个下午,马尔加·舍勒打动了我,让我找回了对阅读的热爱。□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随着气温升高,又到了一年中的休假旺季。我国休假制度起源于官员休假,初多与节令、时令日庆贺活动有关,后渐出独立休假制度。汉代作五休一休假制度,早在我国的秦汉时期就已有之。《史记·高祖本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