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和诺贝尔相距有多远
□河北 姜伯静
莫言的诺奖效应蔓延到了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同为作家和政协委员的赵丽宏说,他今年将撰写提案,建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世界文学奖”,以争夺更多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这个奖不由作协组织,由非官方基金会承办,要办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
对于中国这个“文学古国”和“文学大国”来说,赵丽宏的设想无疑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但是,美好归美好,文学归文学,即便赵丽宏的提案一切顺利,可我们是否能办成这个“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还真不好说。因为李太白和诺贝尔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这并非妄自菲薄,也不是崇洋媚外。李太白和诺贝尔的距离,不是时间的距离,不是金钱的距离,也不是肤色的距离,更不是文学造诣的距离。他们距离的关键在于:中外文学在实质性上的距离,中外奖项运作方式的差异。
从金钱角度说,我们不缺钱。不过文学奖项有时并非只注重金钱。我们往往看到了诺贝尔奖的巨额奖金,却忽视了那些奖金少一些甚至微薄但同样名声斐然的文学奖项。像都柏林文学奖的奖金是10万欧元,卡夫卡文学奖的奖金是1万美元,而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奖金只有区区10欧元。但是,它们的影响力却与奖金数量严重不成正比。比如龚古尔文学奖,在法国有一种说法:“只要是获得龚古尔奖的小说,法国人都愿闭着眼睛掏腰包(去买)。”所以,金钱是次要的,文学的意义才是主要的。
假如真的设立了“李太白世界文学奖”,我们怎么运作呢?我们的文学奖项运作经验,基本上来源于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那一套,上面逐级下发“通知”,下面逐级上报,然后再根据名额评选。这与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代表的文学奖“海选制”大相径庭。比如英国的布克文学奖,“所有作家,无论国别,只要其作品以英文或有英文译本发表,就均有资格获奖。”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即便不由作协来承办,可由谁来当评委,工作量巨大的常设机构如何设置等问题都难以解决。假如缺乏公正、公平、公开,那评选也就没有了意义,要是偶尔有一个两个“拒领”的怪人出现,那可就乱套了。声称办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李太白世界文学奖”,我看不如办个“莫言文学奖”更有意义。
总之,首先搞清楚李太白距离诺贝尔有多远,再说什么“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吧。
新闻推荐
第一次听《MyWay》,是电影《燕尾蝶》中,chara在麦架旁边,一边甩手,一边演唱。感觉她的嗓音时断时续,感觉她的站姿偏偏倒倒;感觉她不行了,什么方面都不行;感觉她又复活了,满血复活了。就是这样氤氤氲氲、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