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于庙号的冷幽默 □古傲狂生

半岛都市报 2016-11-13 00:00 大字

偶读《西游记》第93回,说到唐僧师徒到了天竺国,会同馆的驿丞向唐僧介绍国情:“我敝处乃大天竺国,自太祖太宗传到今,已五百余年。现在位的爷爷,爱山水花卉,号做怡宗皇帝,改元靖宴,今已二十八年了。”初看这段话没啥问题,细读却令人忍俊不禁。为啥呢?

太祖、太宗等都是庙号,是咱中国古人的一大发明,就是皇帝驾崩后,牌位进太庙有一个追尊的尊号。一般开国皇帝叫太祖、高祖,第二代皇帝称太宗,以后的也叫什么宗。这套庙号体系据说起自商朝,开始很严格,并非所有皇帝都配有庙号,到唐朝庙号泛滥,几乎人手一枚。吴承恩妙笔生花,让此国粹出口到印度,更妙的是,人家这皇帝还当政,就提前拥有了死后才能得到的庙号“怡宗”,果然是怡人到家啊。

吴承恩拿皇帝庙号开涮,并非仅此一次。第10回写唐太宗魂游地府,见着崔判官,给他一封魏征的信,信上说:“今因我太宗文皇帝倏然而故”——这就非常滑稽了。太宗是李世民庙号,文皇帝是其谥号,都是他死后追尊的,魏征这位人臣居然未卜先知,岂非滑稽得很?

元曲里有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其中也涮了汉高祖刘邦一把。这篇套曲制作新奇、角度独特,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尤其是最后一节写道:“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在乡民的眼里,尊崇无比的皇帝居然为了赖账,更名以庙号,帝王尊严可谓扫地矣。

想来,老吴、老睢也许是玩幽默,信口开河。可今天许多影视剧里也玩起了这种幽默,譬如赵国群臣追着赵王喊“赵武灵王”,岳飞自称“我岳武穆”,康熙朝的太皇太后自称“我孝庄”。这些“幽默”只能算无知,一点儿知识含金量都没有了。

新闻推荐

不要轻易假借佛祖之名

□陆明翔如果有人问,捐什么样的款人们最踊跃最积极最慷慨大方,回答肯定是,到寺庙里烧香磕头,然后往“功德箱”里捐钱的时候。因为,人们都笃定坚信,给寺庙里的“功德箱”捐钱就等于给佛祖捐钱,佛祖就会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