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尘外的无扰心灵

内江日报 2014-04-06 03:21 大字

◇姚伟民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这是宋朝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题落星寺》佛诗中的名句。诗中描述了寺庙僧人幽闲自在的出尘生活和逍遥清远的意趣。摄影家张望拍摄的《中国寺庙印象》荣获全国摄影大赛金奖,就是他深入杭州灵隐寺3年的心血之作。

照片中佛堂住持肃穆静立,僧人于两侧流水般幻动。动与静的对照,实与虚的衬托,使得画面韵味自生。照片反映的是僧人在早斋过堂仪式结束后依序步出斋堂的情景。摄影师巧妙的运用慢速快门,营造出飘飘欲仙的梦幻般的视觉效果。何为静?正中肃立的法师,桌上摆放的碗筷;何为动?鱼贯而出的僧人。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动静虚实得之自然,对称构图为之庄重,作品既表现了佛教严格的戒律和庄严的仪表,更让人感悟出佛教万法皆空、人生如梦、变化莫测的教义。

最有艺术气质的照片往往产生于最质朴的愿望里。当代一些有独立思考的摄影家正在逐渐摆脱过去的严肃、沉重、酷烈、艳俗,变得冷静、细腻、诗意、优雅,使摄影的形态和语言更加多样化。张望拍摄《中国寺庙印象》,静心3年,感悟佛法,品味寺庙,了解僧人,创作出超凡脱俗的一组优秀作品。图片中肃立的灵隐寺僧值大法师,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以其淡然从容的姿态,形象地书写出佛门的清静与镇定。与此同时,流动的僧人身影与整齐划一的碗筷,带来节奏感,形成平和而不停滞的动静之美。摄影师通过对曝光速度的精确控制,拍摄出流动的虚影与不动的人,以现实的影像来表现佛教题材,使得作品虽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作品的精神在现实中得到了升华。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览胜。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十分幽静,就亲笔御书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数百年来,这座寺庙高僧云聚,环境清幽,阳光照庭,花香袭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僧人过着宁静素食的生活,践行着大隐的心愿。作为摄影家,张望无疑是在寻觅佛教博大精深的内涵,捕捉着僧人超越凡人的境界。有人说“摄影是一种时空的切片”,展开而言,摄影就像是一出戏剧,但摄影家却是善于抓住戏剧中最精彩灿烂的视觉瞬间的精灵。就《中国寺庙印象》中的画面而言,就在于用特定的视觉空间、特定的人物形象、特定的光影效果,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照片,让欣赏者在其设定的时空中体验到摄影的瞬间之美。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游寺庙所留下的诗句。他眼里看到的,虽是疏杨披拂,好花满庭,可却妙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心不染尘的禅趣。摄影作为视觉艺术,在创作中要有思想、要有意境、要有故事、要有韵味,才能让鉴赏者在作品中获得信息、获得审美、获得启迪的同时,触摸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新闻推荐

印度香客进藏朝圣新线路正式开通

新华社拉萨6月22日电(记者罗布次仁张京品)22日上午10时,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迎来首批印度官方香客,标志着印度香客进藏朝圣新线路正式开通。这批香客将前往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湖,开展为期12天的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