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婆罗门里真正的智者将人的生命追求往往分为第一
在印度婆罗门里,真正的智者,将人的生命追求往往分为第一次生命与第二次生命。第一次的生命是自然的而非意志所追求的,原则上讲是失败的生命;第二次生命的追求,却是理想式的,完全是意志性的,有对第一次生命的总结与补过,有对第二次生命的设计与把握,所以纯粹是虚幻而富精神理想的,我把它称为深遂的宗教。
艺术需要宗教,至少是宗教般的,因为艺术是理想的,是自然生命中最崇高的形式,它需要设计,需要意志,需要层次的超越,世俗中所有被摧毁的东西,在艺术中我们会寻求到完全的安慰与寄托。逐步认识探寻,“我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艺术是上帝送给世俗的人们一件尊贵的礼物。
王国维先生曾言:“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揉汝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对画家而言,以上的认识是最高的要求,倘若一个画家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没有真情实感,怎能打动欣赏者的心灵,怎能沁人心脾,至于写景,出奇制胜,匠心独具,使人观之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是自身的,不虚假。超越自己,超越古人,超越别人。
语言活脱,解衣盘礴,如刘海粟当年没有十上黄山,纵观风云奇变,怎能画出前无古人之黄山;山水画大师李可染,没有艰辛的几万里之行,美好的祖国河山怎能跃然笔下,出奇招人;当代画家刘文西,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深深扎根于陕北高原,与世同乐,数十万计地速写、素描、创作,使他成为一代人物画高手。自上而看,三位大师无不是一个“情”字所产生的结果。失去了真情实感,空中楼阁总会倒掉。对自己,无动于衷;对别人,不予理睬,其本质恰恰是真假、丑恶、真善的殊死较量。这是原则问题,从艺者,应大善其道。
同样的山,同样的水,由于每个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阅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对待生活的剪辑与搜寻,会出现不同的视觉点,这种视觉的趋向,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分,共性的认识多于个性认识,但无论怎样,以“真情”去理解,接受,这点是不可回避的。
在形式语言上,中国画的最高审美准则是“意境”的诠释,历代大师的良苦用心,无一不是对“意境”二字的锤炼与精雕。“意境”是中国独有的民族品牌,所以在形式语言运用上,注重意在笔先,洋洋洒洒,清风出岫,明月入怀,信手拈来,超然于世而所揭示的却是生活中最深刻而最具纲领性的自然哲理。
新闻推荐
“南海一号”轮廓初现 沉睡800多年南宋商船已进入船体正式发掘阶段
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两次试掘,现已进入船体正式发掘阶段,上层淤泥即将清理完毕,松木船舷和一匝匝瓷器、铁器已清晰可见。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