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中少量布本画作脱粉 四川博物院:非保存不善,现有技术无法解决

攀枝花日报 2014-03-03 05:23 大字

新华社电(记者 童方)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近日告诉记者,由于材料本身的原因,现有技术手段无法解决该博物院馆藏的布本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脱粉问题。

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偕弟子前往敦煌临摹壁画,在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内,共临摹莫高窟壁画276件,榆林窟壁画60件。四川博物院现藏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183件,数量为全国之最,皆由张大千夫人曾正蓉女士捐赠。这批作品中有部分采用布为主要画材,继以石膏并渗以羊毛熬制的胶打底,张大千在此种布面上以各种矿物颜料临摹壁画。

据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韦荃介绍,在183件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中,有少量布本画作确实出现了脱粉问题,但这是由于画布的制作工艺、原先的折叠式收藏等原因造成,并非四川博物院保存不善所致。且就目前的技术手段,尚无有效办法解决脱粉问题,修复这批壁画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这批临摹画作移交川博之前,部分布本绘画就已经开始出现脱粉现象。部分作品是像叠铺盖一样叠起来的,折叠式收藏造成一定的物理损伤。另外,这批作品的画材中含有羊毛胶,时间一长羊毛胶这种有机质的化学键难免断裂、老化,也是造成脱粉的原因之一。”韦荃说。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四川博物院持续不断地向全国乃至世界同行求助,请教修复办法,上世纪80年代,四川博物院甚至专程赴青海塔尔寺向当年参加制作画布的喇嘛请教,但均未找到安全可行的解决方案。敦煌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来自意大利等国的文物保护专家认为,一般寺观壁画的保护方法不能用于布本,所以这几乎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难有万全的保护方法。

韦荃告诉记者,对这批珍贵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为避免二次伤害甚至三次伤害,博物院不能在原作上取样实验,甚至不能随意打开来研究。目前只能是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善这批文物的生存环境,严密监测文物存放环境的温湿度等,防止病害恶化。希望随着文物保护科技的进步,会设计出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

新闻推荐

百年前洋人吃豆腐滋味赛奶酪

在洋人眼里,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国豆腐是迷人的“东方奶酪”。“它有着地道的奶酪口味,类似于用脱脂乳制成的意大利干酪,十分味美,我把它们一扫而光……”这是19世纪中期到访广州的法国人伊凡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