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存史修志讲好周村故事

今日周村 2016-05-18 17:50 大字

□本报记者  李莹

“明朝中叶,一种烘烤胡饼的‘胡饼炉\’及烘烤技艺传入周村,自此,周村一些饮食店铺开始利用这种技术烘烤烧饼……”5月15日,移居新加坡32年的周村籍老人张伟华在子女的陪同下,手拿着一本老友收藏的《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志》,兴致勃勃地品尝了“舌尖上的‘非遗\’”周村烧饼,参观了周村烧饼博物馆,并购买了许多周村烧饼打算赠给新加坡的亲友。

而老人手中的这本《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志》,正是我区编修挖掘的众多企业志中的一部。

地方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史书,可以称得上是“地方百科全书”。据了解,自2006年5月18日《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区史志办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忠实履行《条例》职责,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职能作用,创刊于2012年6月、每年发行4次的《周村史志之窗》内容涵盖周村历史研究、名人轶事、周村老字号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深受收藏爱好者的欢迎,并两次在全省史志期刊座谈会上做典型经验介绍,经验材料被《山东史志》全文刊登。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先后出版有《胜利村志》《建国村志》《东陈村志》等村(居)志7部,《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志》等企业志5部,及《周村工商管理志》部门志1部、《周村军事志》《周村武术志》等4部专业志书。区史志办公室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史志工作综合考评第一名,被表彰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所编年鉴获得全省特等奖。

地方志既是客观的文化载体,又是厚重的历史积淀,对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我区是百年商埠和“鲁商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包含古商城、博物馆群、古村落等众多文化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挖掘利用这些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方面,我区地方志发挥了先行者的作用。

为进一步抢救历史资料,2015年4月,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周村区镇村志略》编修工作。2015年下半年起,王村镇在区史志办公室的指导下,按照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丛书编纂的基本原则,结合王村镇历史文化名镇实际,着手构思中国名镇志丛书《王村镇志》基本篇目,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几经修改调整,最终《王村镇志》篇目试行稿在周庄会议上接受专家点评,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3月26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江苏昆山周庄召开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丛书编纂指导会,《王村镇志》被列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丛书。《王村镇志》通过终审后将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国内发行,届时将搭载上讲好中国故事的头班车。另外,《鲁王建工集团志》《李家疃村志》《李家村志》等志书初稿即将完成,我区基层修志实现遍地开花。

“史志工作者肩负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光荣使命,今后一定要深入扎实开展史志成果‘五进\’活动,挖掘宣传好周村老商埠的老字号文化和丝绸文化,大力推进基层修志工作,尤其要扎实抓好全区镇村志略的编修工作,把镇村历史变迁和改革发展的轨迹记录好、传承好,为建设‘富而强、精而美\’的幸福新周村做出更大贡献。”区史志办主任吴卓春如是说。

图为《李家疃村志》编修人员正在查阅资料。

新闻推荐

现代农业托起第二大产业集群

(八)本报记者 宗瑞凯 李敏 贾艳锋煤城淮北,煤电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然不再,食品工业正迅猛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