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新加坡过清明节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2-04-10 12:14 大字

[生活小品] 寿县 马从春

去年,因为工作的需要,我被单位派往新加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其间亲身感受了新加坡的清明节。

新加坡将近80%都是华人,清明节是他们非常重要的节日,与国内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主题一样,这里的清明节也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墓地扫墓。

清明节这一天,当地的华人朋友邀请我一块儿去扫墓。一路上,我看到很多华人全家出动,或三五个开着小汽车,或十几乃至二三十个人搭乘小火车,热热闹闹浩浩荡荡地开往墓地。一样的情景,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乍看上去,仿佛身处国内。

到了墓地,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朋友告诉我,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土地资源非常有限,政府很早就采取措施,倡导人们移风易俗,鼓励华人改传统的土葬为火葬,并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因此渐渐消失。如果想要土葬,必须买一处政府提供的坟地,但这是一般家庭所负担不起的,因为它的价格极其高昂,而且使用期限很短,只有15年。

朋友祖籍闽南,扫墓仍采取传统的闽南仪式。在祖先的墓前,他先祭祀土地神,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点起香烛,压上墓纸,将纸钱焚化,尔后磕头行礼。开始祭拜祖先,取出携带的五牲,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蛤、螃蟹、鸡、鸭等。仪式完毕,友人要我们把供品吃完才走,说这是风俗。

我知道新加坡是很卫生干净的国家,所以吃完蛤之后,小心翼翼地将蛤壳包起来,准备带走。朋友见状,立马夺过去,丢得满地都是。见我疑惑的神情,他笑道,说这也是一种风俗,表示这家的坟地,后人已经来祭扫过。

新加坡的清明节,与国内的诸多传统非常相似,就像一位华人朋友所说的,尽管他们早已移民数代,但是他们的根在中国,祖先的血液留在身上,传统的文化已经深入骨髓。近些年来,在一些华人中间已经兴起一股清明节回祖国祭祖的热潮,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万水千山阻隔不断的思念,浓浓烈烈的华夏情。

新闻推荐

我们小区来了外国人啦

6月3日上午,江淮园艺和县农委组织2014蔬菜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国际培训班的30多名同学来到陶西新村,观摩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和陶西有机蔬菜产业。据了解,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