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完成“华丽”转身 种养结合让榆中北山走出困境
10月的北山,已带着少许的寒意,漫山的绿色植被也已渐失颜色,只有那成片的洋芋地,仿佛昭示着蓬勃的希望,但这绿色带来的已不仅仅是生的希望,而是北山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华丽”转身。
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可北山贡井乡吕家岘村王生莲一家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拿着铁锹走进洋芋地里,往日的“金蛋蛋”却不那么惹眼了。“个头小、产量不好、还有好多被虫子咬过,今年我们家里的这近10亩洋芋连工钱都赚不回来啊!”王生莲指着地里成片的还未来得及挖的土豆告诉记者。
榆中北山地区干旱少雨,当地农民的生活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曾几何时,贫与旱成为这里的代名词。如何突破制约瓶颈,带动农民过上好日子?北山贡井乡首先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新路子,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以培育支柱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找准问题关键,通过产业培育改变发展现状,经过几年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贡井乡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干旱山区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干旱是北山地区的制约,但这正是北山地区的特点,充足的日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这都是我们发展现代特色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贡井乡党委副书记魏立荣告诉记者。
贡井乡总面积26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17万亩,人均达到6.2亩,土地资源优势明显。立足这样的实际,贡井乡认真分析制约瓶颈、比较优劣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抢抓政策机遇,根据区域特点挖掘资源潜力,将闲散土地向合作社组织规模流转。按照“一村一品”发展原则,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坚持走种养结合的新路子,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小杂粮加工、舍饲养羊、散养土鸡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农业新局面。截至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000亩,舍饲养羊12000只,建成养殖小区3处,中药材集散加工基地1处,小杂粮深加工厂1处。
药材种植圆了北山农民的“小康”梦
走进北山,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加之黄土高原特有的白绵土土壤,极适宜种植甘草、黄芩、板蓝根及银柴胡等耐寒耐旱中药材,经检测,贡井乡生产的各类中药材主要元素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药材种植基地新项目的落户,对推动该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贡井乡被外界冠誉“药材之乡”,在乡镇府的领导和种植大户的积极配合下成立常明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大户十几户,小户百余户,共同开启了北山药材发展的新纪元。
自2008年开始,全乡通过扶持大户、规模流转土地,开始大面积种植药材。截止目前,全乡药材亩收益达6000余元。特别是常明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带动北山地区200多农户投入了药材种植行业。“‘合作社+大户+企业’,通过加强农户与合作社的联系,加强合作社与市场的全面衔接与深度合作,实现了全乡中药材种植与发展的长效机制。”贡井乡党委书记冒立榜如是说。
小杂粮销售搅热北山市场
自去年以来,北山农副特产商店每天都有外地客商打电话订购榆中荞麦粉、小谷糜子、谷子、燕麦、玉米珍等小杂粮。据了解,贡井乡今年的小杂粮销售特别好,现在县内的十几家小杂粮加工企业正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的生产各种小杂粮,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榆中北山地区昼夜温差较大,适合小杂粮生长,尤其该地区种植的荞麦等小杂粮粒大饱满、色泽艳丽、品质优良。北山小杂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高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具有高钙、低糖、高纤维、低脂肪等特点,顾客食用后都赞不绝口。据了解,榆中北山小杂粮作物面积稳定在1万多亩。每年进入秋季,荞麦、小谷糜子、谷子、扁豆、豌豆都相继成熟,收获后经过精细化加工和包装,销往上海、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甚至还飘洋过海,销到了新加坡等地。
10月18日,记者一行走入贡井乡专业合作社社长范英德的荞麦地里,深入田间地头着实感受了一回荞麦收割的喜悦,范英德告诉记者:“今年家里共种了18亩的荞麦,按照每亩地300斤的产量,一亩地大概有近2万元的收入。”据了解,目前贡井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0多家,通过政府扶持和社员们积极努力,这种自产自销的的小杂粮生产模式成为了贡井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贡井气候干旱,和传统种植的洋芋、玉米相比较,小杂粮更适宜于当地的气候环境,洋芋每亩收益3000元,而小杂粮种植每亩可收益8000多元,从传统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型,正是这种经济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改变。”据贡井乡乡长孙新华介绍,目前该乡已经完成了商标注册、原产地认证与农超对接等基地性工作,并在兰州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开设榆中小杂粮专卖店,使北山小杂粮成了城里人最喜爱的“进口”产品。
北山散养鸡走出大山闯市场
近两年,通过精包装和分割包装品牌化试销,北山农产品已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北山品牌产品的影响力正日益提升。以绿色生态著称的北山散养鸡已远销重庆等市,有了固定的发展市场。
榆中欣源绿色种植养殖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守雄是当地有名的养鸡大户,他尝试散养的土鸡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我每年差不多都要养殖一万多只鸡,我养鸡选择地方宽敞的山坡上,碎玉米、沙石、野果、野草都是鸡的绝佳饲料,这里的鸡饲料绝对绿色、无污染,也造就了我养的鸡肉质好。”张守雄说,品牌、质量化经营让农产品提高了身价,养殖户自然也就赚到更多的钱。
北山,正在以他创新的发展思维和独特的发展模式继续着它近似传奇的发展之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不仅仅是穿上了一件华丽外衣,我们看到的是北山农民的勤劳、善良,离开北山,看到的依旧是绿的希望!
新闻推荐
特色种植养殖织就农民“致富网”榆中北山产业发展新模式初具规模群众收入水平切实增加
“味道鲜美滑嫩的羊肉,香甜可口的小杂粮,养生保健的优质中药材……”城里人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来自山区的稀罕物,并把这些当做时尚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而榆中北山正在成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