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地区终于不用再查“健康码”了
记者 | 原祎鸣
编辑 | 许悦
12月10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将近一年,“互联网+医疗健康”从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知名专家普及疫情知识到线上会诊、远程诊疗,“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通知》公布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进一步发展的5个方面、14项重点举措。5个方面具体为“一体化”共享服务、“一码通”融合服务、“一站式”结算服务、“一网办”政务服务、“一盘棋”抗疫服务。
新世纪的年轻人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可这却成了并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一辈人的难题。
然而老年群体的规模是庞大的,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60岁以上网民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0.3%,达到0.95亿人。但是,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2019年末就已经达到了2.5亿。
“互联网+医疗健康”固然便利了就诊的流程,但由此给老年人带来的困难也一直备受关注。
从2017年夏秋季开始,根据国家医改新政,北京所有的公立三甲医院,开始逐步取消门诊挂号。近年来,陆陆续续各省各地纷纷取消门诊挂号。
疫情期间的“不聚集”要求,更是让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都暂停了门诊挂号服务,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从2月下旬起便实行起了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
这对许多根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他们“尽管尽力却仍不明白身边的年轻人”。有媒体对此直接抛出问题:因为不会用手机,老年人就要被时代抛弃吗?
因此,《通知》的第一点专门针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存在的“数字鸿沟“障碍,提出坚持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从具体的措施来看,各地方医院也都有自己的应对措施。例如华西医院增设了老年患者服务站,帮助老年人预约挂号、填写健康信息;开设了老年患者挂号绿色通道,预留号源用于 7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现场挂号。
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为老年人设立了人工服务窗口、提供一定比例现场号源、安排专人指导老年人使用手机或自助机挂号等等。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国大规模疫情基本控制住后,尽管里各地有零星疫情反复,但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维持在“低风险”状态里。即使如此,“健康码”仍然是必备的“通行码”。
而本次《通知》明确,在低风险地区,除特殊场所和特殊人员外,一般不应查验健康码。
面对每个年轻人几乎都帮助过身边的老人申请“健康码”的情况,《通知》也提到,不使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可采取识读身份证、出示纸质证明、亲友代办或一人绑定多人防疫健康码等替代措施。
此前屡有发生“健康码”各省份不互认,导致居民出行困难的事件。例如今年三月,有市民向卫健委反应,河北保定涿州到北京两地通勤健康码不互认,无法通勤。
《通知》规定,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由此来看,“出差回来健康码就不能用了“的局面也将被打破。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低风险地区生活的人们,再也不用在各大商场的门口排队出示“健康码”了。
新闻推荐
下半年以来,在核心城市二手房冰山指数涨幅排名中,宁波房价涨幅屡屡上榜第二名甚至第一名。即便宁波在7月加码了调控政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