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大学“严进严出”要真正严起来 ■ 马星宇

安徽日报 2020-12-08 06:32 大字

近日,教育部回应全国政协委员提案让“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个话题再度引起关注。在公众的呼吁下,教育部门也做出了“四个回归”的明确表态,拿出了具体举措。

高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越来越多人关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心态和校园生态,不断提出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要合理为大学生增负。这既表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也是对教育投资回报的热切期待。

笔者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便毕业后面临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不少大学生特别是适应性较弱的大一新生往往因刚刚摆脱升学压力而自我放松。他们首先在思想上降低自我要求,加之由来已久的“一考定四年”观念,使其在摆脱高考指挥棒后随心所欲,以至于有的成为无所事事的“佛系”,有的无所适从地“瞎忙”。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大学生未来应该成为支撑家业的顶梁、社会发展的栋梁、文化传承的桥梁。无论从哪个角度、哪项要求来看,大学生都没有理由在大学校园贪图享乐、放松学习。

造成目前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舒适圈”的成因不少。除大学生主观原因外,大学教育管理由来已久的“严进宽出”也是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育才与育人的偏离、建章与守制的脱离、严管与厚爱的分离等,带来独立学习与监管主导的矛盾、严格管理与关怀关爱的矛盾、崇尚自主与严格执纪的矛盾,导致教育管理存在着重建章立制轻严格实施、重人文关怀轻责任教育、重学生自主轻教师主导等问题,对学生违纪违规未能形成有效震慑,出现课程“放水”、毕业“清考”现象。底线有人突破、违纪有路可退、考核有空可钻,如此教与学的生态,导致不少学生摆脱升学压力后放纵自己。显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高校“严进严出”要真正“严起来”。

执行校纪校规应“严起来”。大学办学治教的良好生态不仅体现在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上,更体现在对大学章程的遵守和校纪校规的严守上。大学生良好学习风气风貌的养成,必须坚持良法严治,真正将事关学生学习、科学研究、实践拓展等具体规章制度严格落地,对在学习规范、专业考核、论文审核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要严肃查处,切实将软约束变成硬指标,形成对违纪违规的震慑效应,促进学生尊崇大学精神、重视大学课堂,珍惜学习机会、珍视大学时光,敬畏大学章程、敬重校纪校规,回归“学生为学习而来”而非“为玩乐而来”的基本常识。

规范教学管理应“紧起来”。目前大学教育引人争议的是大学课堂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学生学习状态。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待课程教学投入不足、备课备生不充分,教学的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不足,内容和形式都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另一方面,不少大学课堂昏昏欲睡者有之、“低头拇指族”有之、迟到早退者有之等不一而足。显然,需要从“把课教好、把学上好”两个方面推动大学课堂教学相长。这就需要改革高校教师评价科研指挥棒方向,引导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回归教书育人这个教师职责的本分,去“水课”、增“金课”,促进大学课堂内容丰、形式活、效果好。同时,把课堂教师教学规范与学生学习规范“紧起来”,促进学生在认真学习中不断进步。

担当责任意识应“强起来”。有的大学生自我降低要求,对课堂教学漠视、对校纪校规无视、对自我发展忽视,除了规章制度跟不上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学生思想意识、学习理念、发展观念等认识上有偏差,具体表现在对自己不负责、对家庭不尽责、对社会不担责,没有很好地把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扛起来。显然,这需要不断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为自己成长成才学、为家庭幸福学、为祖国发展学。这既需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教导,也需要结合校纪校规教育促使他们自我选择、自我承担。

实施综合评价要“实起来”。大学宽出的症结在于没有真正把牢学业考核关、毕业审核关。高校既要不断完善招生的优选机制,也要科学厘定毕业的严出机制。加大综合考核的维度,引导学生在价值塑造、知识领会、技能锻炼中全面发展。加大过程考核的难度,既不能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更不能降低标准为其“放水”。加大毕业审核力度,严格资格审核条件,不以追求百分百毕业率的数字政绩为目标,而应始终坚持为国选才、对社会负责的严谨态度。

造成“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问题的原因很多,产生的机制也较复杂,从高校到全社会,都应增强大学生“严进严出”的基本意识,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毕业体系与机制,激励大学生真正为自己成长成才学、为家庭幸福学、为祖国发展学,对自己负责、对家庭尽责、对社会担责。

新闻推荐

明年起,离婚登记将有大变化 加入“离婚30天冷静期”新规

近日,一份民政部通知迅速登上热搜,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通知显示,为了贯彻民法典有关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规定,民政部近日对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