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谨防这些“温暖炸弹”
资料图
□本报记者彭雪
进入冬季,气温断崖式下降,空调、热水袋、电热毯、浴霸等纷纷“登场”。数据显示,今年南方取暖设备被买爆,有的企业订单比“双11”翻5到10倍。然而,五花八门的取暖方式中隐藏着众多的危险因素。
一氧化碳中毒进入高发期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使用燃气热水器不当,通风不良,冬季在车内打开空调后睡眠……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前段时间,市民周女士在家冲了半个小时的热水澡,但洗完澡穿好衣服后,周女士晕倒了。幸好家人发现及时,周女士被紧急送往市三医院抢救。经专业人士查看,了解到周女士洗澡时家里门窗紧闭,洗澡时间较长,加上家里热水器安装不规范,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好在周女士经过几天的高压氧治疗,躲过一劫。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那么,如何避开这些杀手?据多家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介绍,一氧化碳中毒通常不易发现,当意识到时,往往为时已晚。在密闭空间洗澡、使用木炭取暖,吃炭火锅、点炭火盆;车窗密闭时开着空调在车内睡觉都有可能发生。若吸入一氧化碳过多,病人会呈现深度昏迷,呼吸急促,甚至有很快死亡的可能。还可能造成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因此,冬天洗澡时浴室不要密闭,洗澡时间不要过长。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浴室外靠近窗户的地方或室外,尽量使用烟道式燃气热水器,且要经常检查维护。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如果燃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若在车内睡觉,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医生提醒,市民在使用燃气器具时,若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尽快打开门窗,并尽快就医,联系燃气器具厂家或供气公司进行检修。发现他人中毒,救护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俯身进入室内,关掉煤气,不要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迅速将中毒者抬到通风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呼叫120急救。等待急救时,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耗量,同时注意保暖。如果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保暖“神器”也可能暗藏风险
天太冷了,一些驾驶员喜欢在爱车方向盘上套上毛绒套。这安全吗?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毛绒方向盘套会减小手和方向盘之间的摩擦力,尤其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在转动方向盘时容易打滑,造成车辆失控,引发事故。
慎用“挡风被”。在大街小巷,不少电动车,不少摩托车主用上了“挡风被”:挡风被的手套和护膝是一体,拐小弯或急转弯时,车把会受其牵制,极易摔倒。“挡风被”的宽度超出车把的宽度,易被两侧车辆剐蹭。专家提醒,骑电动车摩托车要保暖,最好选择护膝。
在冬天,一些市民喜欢用热水袋。对于电极式热水袋,由于电极直接和液体接触,容易出现短路爆炸。购买可用手轻捏辨认,如果里面有明显的弧形线圈装置,就是电热丝热水袋;如果摸到两节硬邦邦的圆柱体,那就是电极式热水袋,不要购买。如何正确使用呢?专家提醒,不可在充电状态下使用热水袋,最好睡觉前放在被子里,睡觉时取出等;因为人在进入深度睡眠后,皮肤对温度不敏感,如果热水袋长期贴在皮肤上,不变换位置,很容易发生“低温烫伤”。此外,千万不可在充电状态下使用热水袋,最好睡觉前放在被子里,睡觉时取出等;用电热毯时要注意使用年限,其年限为6年,通电时间过长、受潮、电热元件受损、质量不合格等都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导致火灾发生。
记者从消防支队了解到,在火灾事故中,因家用电器电路老化等引发的火灾不少,此外,电动车充电,使用天然气炖菜、烧水等引发的安全事故也较多。消防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冬季,要注意安全隐患的排查。
新闻推荐
妊娠纹是孕产妇在在怀孕过程中产生皮肤纤维断裂现象,表现上呈红色、白色或紫色条索状,常见于腹部、髂腰部,髋部、大腿、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