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解读“七夕”

南国今报 2020-08-26 21:21 大字

●梁荣

在跟孩子们学习《乞巧》一诗时,先提前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理解诗意和表达的情感,同时收集有关七夕的资料。

上课时,让孩子们汇报预习情况:有同学精准地翻译了这首诗的意思,大伙对诗意有了了解;有同学告诉我们七夕的由来,知道了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有同学绘声绘色地给我们分享《鹊桥相会》的故事,当说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喜鹊在银河上搭桥,牛郎和织女才得在桥上相会时。同学纷纷感叹牛郎和织女的爱情好凄惨,一年才能见一面。

这时,小玉突然站起来说:“梁老师,那七月初七不就是中国人的情人节了?”

“咦——”这群青葱少年一听到“情人”一词,敏感地发出一阵嘘叹。

我微微一笑,缓缓地告诉孩子们:《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鹊桥相会的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言罢,我叮嘱孩子们要多关注中国传统节日,不要老崇洋媚外,追过西方情人节,忘了自己的根。

最后,我肯定地说:“七夕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我们有义务把这动人的神话故事传承下去,告诉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梁老师,梁老师,”宣宇着急了,边举手边说,“其实关于‘七夕’的诗还有很多。”看宣宇着急,我把时间给了孩子们。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宣宇抑扬顿挫地诵读起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七夕》。”

“我也收集到了两首,一首是陈师道写的《菩萨蛮·七夕》,另一首是苏轼写的《鹊桥仙·七夕》。”晓敏娇滴滴地说。

……

看来,孩子们这次预习下足了功夫,眼看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我示意孩子们课后可以把收集的资料进行积累,同学间相互分享,最后检查孩子们的背诵情况。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琅琅书声穿过教室的窗口,向空旷的操场飘荡而去。我心想,孩子们应该对“七夕”有所了解了。

新闻推荐

以高薪诱骗女子落入“美容贷”骗局 北京警方打掉多个诈骗团伙刑拘123人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鲁畅)年轻女子应聘时被承诺月薪8万元但需要整容,申请美容贷款后却发现工作“打了水漂”……记者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