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保护个人信息,从打击数据“黑产”圈开始■默城

拂晓报 2020-08-20 09:51 大字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市民老钱前几天遭遇一起普通交通事故,交警来了,老钱无责、对方全责。可交警走后,老钱开启“走红”模式,手机被汽车修理厂狂轰滥炸,从事发到傍晚7点多,他一共接到了近30家修理厂打来的电话,开口就是“听说你的车子被撞了,是否需要修理”。

一次交通事故后,正常应该是交警先来处理,联系保险公司,然后车主自己找修理厂或4s店修车。但现在情况是,交警处理后,还没等车主找店维修,就有近30家修理厂打电话来联系车辆维修事宜,这着实诡异。

这种情况,是对这位车主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侵害。几十个电话轮番打来,也有点骚扰的意味。无论怎么看,都很难经得起道德和法律的审视。

要追问的是,这位车主的手机号以及事故信息,是如何泄露的?相关信息是如何短时间内送达近30家修理厂的?

先说信息泄露方,交通事故发生后,相关的几个方面都有嫌疑。具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还需要由警方介入调查给出真相。

至于信息泄露后何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几十个电话轮番轰炸”的负面效应,恐怕要归结于背后的数据“黑产”圈了。

所谓数据“黑产”圈的操作流程大概是这样的:相关机构的内鬼或者黑客,先将机构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窃走,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用户隐私信息,然后相关隐私信息共享,也可以称之为“倒卖”,来获取利益。这样的隐私信息共享,几乎涉及所有的下游行业,主要用于“精准营销”,由此,一个地下数据产业圈形成。

由于违规成本低,处罚力度小,使得数据“黑产”圈更加肆无忌惮。面对这样的数据“黑产”圈,对于社会个体而言,一旦相关隐私信息被泄露,所呈现的就是一种信息“裸奔”状态,而相关隐私信息都会被他们拿去做生意。

来看此事,只有数据“黑产”圈的介入,才可以解释交通事故后车主被电话轰炸的“稳准快”。这种事情,在现实中不是孤例,此事被舆论曝光后引发了无数车主共鸣。看来涉及面广,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数据“黑产”圈,更值得警惕。

一个文明法治社会,要想真正保护好公民信息隐私,要从打击数据“黑产”圈开始。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戒力度,以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缩小相关涉事方越轨空间。

如果不打击数据“黑产”圈,任由公民隐私信息“裸奔”下去,再怎么提高公民信息保护意识,都无法对保护公民信息隐私起到实质性作用,只会持续刺痛公民信息安全,损害公民正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新闻推荐

武汉机场海关: 高温下守好国门防线

新华社武汉8月19日电(记者田中全乐文婉)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有一群人“全副武装”,穿戴着N9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