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对车险骗保来一次行业“大扫除”

山东商报 2019-11-22 09:58 大字

一个名为“仓某恒”的驾驶员,两年多共驾车发生事故并申报理赔81次;一个名为“张某继”的人,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遭遇事故39次……伪造事故、诈骗保险赔付,是汽车修理、二手车交易等行业半公开的“秘密”。最近,南京公安运用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一些汽修厂伪造事故骗保的惊人细节。(11月21日新华社电)

这篇报道为公众揭开车险骗保到底有多疯狂。一个驾驶员在两年多共驾车发生事故并申报理赔81次,的确荒唐;更荒唐的是,某汽修厂附近一家酒店地下停车场的一根柱子,在2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被该厂修理、交易的不同车辆碰擦多达54次;更离谱的是,一些骗保团伙在两年多时间,相互发生碰擦事故超过118次……不合常理的数据背后,正是一起起疯狂的车险骗保阴谋。

汽车修理企业、二手车交易企业进行车险骗保,自然是为“吃保险”。有的事故车辆原先受损的部位并不大,实际维修成本并不高,他们却通过故意开车撞树、石墩等物体或者两车互撞,人为制造交通事故,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理赔额度,进而增加自身收益。或将毫无关联的受损车辆拼凑于一起,制造发生事故的假象,为不符合理赔要求的车辆获取理赔,或向不同保险公司重复索赔。

车险骗保不仅侵害保险公司利益、扰乱市场秩序,更侵害车主利益。比如,间接推高汽车保费。虽然车险出险一般不会导致保费上浮,但无法享受费率优惠,这就间接提高了保费,若是理赔次数较多的高风险客户,车险费率是会上浮的。又如,小修变大修会让车辆贬值。日前有报道称,一位车主只是刮擦喷漆修车,结果维保记录却是“发动机解体大修”,在二手车买卖时大为贬值。

更重要的是,车险骗保是在无形中危害道路驾驶安全。汽车本来就不是普通商品,其修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道路驾驶安全,是和公众生命安全挂钩的大事。车主的车辆本来只是补漆之类的小维修,利欲熏心者却给其制造一场车祸,多多少少会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人为撞坏之后,在维修时又可能以次充好,甚至把车主的好件拆下来装上旧件,这不仅是在谋财,恐怕更是在害命了。

打击车险骗保刻不容缓。各地都有必要像南京警方那样,对车险骗保进行一次行业“大扫除”,对存在骗保行为的相关企业,该重罚的要重罚,该判刑的要判刑。当然,保险公司内部制度的不完善,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曾有媒体调查,保险公司查勘员伙同修理厂骗保、吃回扣已是暗流,他们中有一个彼此相连的利益链,这个利益链不斩断,车险骗保就难以根除。

相比警方治理车险骗保而言,保险公司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内部管理,封堵制度漏洞,完善理赔流程,加大对相关人处罚,更好地守护广大车主的利益,无疑更为紧迫。何勇海

新闻推荐

心肺复苏技能竞赛 为生命保驾护航

本报讯(记者李舒韵摄影报道)“有人晕倒了!”在医院的走廊上,一位患者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听到周围群众呼救声,值班护士立即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