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成最频繁网络诈骗犯罪工具
昨(19)日,最高法召开网络犯罪大数据报告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根据《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利用微信实施诈骗的案件在全部网络诈骗案件中的占比逐年快速提高,2018年,微信超过QQ成为网络诈骗犯罪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犯罪工具,超半数网络诈骗案件中均有涉及应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犯罪情节。犯罪呈现出五大新特征
最高法刑三庭副庭长罗国良表示,2016年至2018年,法院审理的网络犯罪案件中30%以上涉及诈骗罪,占比最高,是公认的“社会毒瘤”,法院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此类犯罪及相关上下游犯罪,决不让电信网络诈骗成为犯罪分子牟利“致富”的“温床”。
罗国良介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不断的变种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引发次生危害后果的情形日渐突出。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之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引发次生危害后果的案件日益增多。有的企业被骗走巨额资金,导致停工破产;有的群众被骗走“养老钱”“救命钱”,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二是犯罪有组织化、“产业化”色彩浓厚。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化运作的方式更加明显,各环节分工明确,流程化完成诈骗行为。三是催生大量黑灰色产业链。司法大数据反映,19.16%的网络诈骗案件具有精准诈骗的特征,即不法分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极大提高了诈骗得逞的可能性。四是犯罪手段演变快,骗术更具迷惑性。诈骗手段花样翻新快,新手法层出不穷,更加隐蔽、更具有迷惑性。五是利用微信、QQ等即时聊天工具实施的诈骗越来越多。司法大数据反映出利用微信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逐年快速提高。此类案件虽涉案金额不大,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催生一系列灰色产业,而这些功能大都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此次发布的10起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包括徐玉玉、蔡淑妍被诈骗致死案、陈杰组织上百人假扮“名医”诈骗案等。网络犯罪案件量逐年上升
最高法信息中心副主任孙福辉介绍了《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据介绍,2018年,超半数网络诈骗案件中均有涉及应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犯罪情节。
网络犯罪案件方面,2016年至2018年网络犯罪案件已结4.8万余件,案件量及在全部刑事案件总量中的占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案件量显著增加,同比升幅为50.91%。
网络诈骗案件方面,以网络为工具实施诈骗的情况愈发严重,2017年网络诈骗案件仅占全部诈骗案件的7.67%,2018年占比猛增至17.61%;东南沿海地区以网络为工具实施诈骗的情况最为严重。2018年,微信超过QQ成为网络诈骗犯罪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犯罪工具,超半数网络诈骗案件中均有涉及应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犯罪情节。
新闻推荐
发布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王鑫图11月19日,澎湃新闻从重庆市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月至10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