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随手拍”倒逼普及交规 茶馆
让守法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长期以来,交通违章有禁难止,既有乱停放、往车窗外抛物等顽疾,也有开车玩手机、外卖电动车横冲直撞等新现象,更有醉驾、大货车超载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由于交通违章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定,仅靠交管一个部门应对,显然力不从心。
群众随手拍成为处罚的证据,相当于在交警路面执法、电子眼抓拍之外,多了一双双流动的“电子眼”。形成交通违法全民共治的局面,可以有效补充交通警力的不足,照顾到电子眼抓拍不到的死角,无疑会对交通违章者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同时,未尝不是一种交通安全的全民教育,公众积极参与,有利于自身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转变,使规则意识、守法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进而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有效机制。
日前,公安部起草《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将允许跨省份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违法信息录入后当日即可向社会提供查询。对于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影像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
举报违章,也应有相应规范
违章随手拍引起热议。绝大多数网友为之叫好,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举报交通违法行为,让不守交规的人无处可藏。但也有一些网友担心:此举会不会泄露驾驶人的隐私?举报不实怎么办?出现职业举报人怎么办?举报信息泄露,举报人受到报复怎么办?
交通违章行为,在法律上自有明确界定;举报违章,也应有相应规范。如果随手拍变成随意拍,那么,交管部门厘清真相、辨别是非的工作量则会非常巨大,反而会影响处罚与纠正的效率。所以,官方平台接到随手拍举报后,查证工作务必准确无误。如何保护举报人信息、如何识别图像拼接、无中生有的信息,如何过滤无效信息,如何通过影像精准认定交通违法行为,都是对交管部门的巨大考验。
开车要守规矩,无论何时何地;举报也要讲规则,随手而不随意。
(来源:新华网 整理:陈曦)
新闻推荐
我生活的地方有一家中型企业,年初,因公司项目扩建需要招聘几名大学生,可到人才市场选聘时,却定了很多“双重标准”。比如,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