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躲避峡山洪 劝不走的游客遇短时强降雨 湖北恩施鹤峰山洪导致13人遇难;该自然景观未开发,安全无保障,当地多举措管控,但未能阻止游客涌入

新京报 2019-08-08 00:57 大字

8月6日,新寨村内设置的安全劝导点,值班人员会对进入车辆进行盘查,告知外来人员“未开发景区禁入”。不听劝阻的要签署“告知书”。告知书中提到,躲避峡等地尚未对外开放,不得进入该区域,擅自进入,一切后果自负。新京报记者 朱必胜 摄 8月5日,搜救人员在躲避峡下游对失联人员进行搜救。鹤峰县委宣传部供图 8月6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探访躲避峡游船的起点,水潭内可见游客乘坐的木船和皮划艇。新京报记者 朱必胜 摄

8月4日18时许,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燕子镇新寨村与容美镇屏山村交叉处的躲避峡谷底,突发山洪,致13人遇难。

这个还未被开发的自然景观,因“悬浮船”走红网络,被称为中国的“仙本那”。

尽管当地政府不断发布“严禁擅自进入”通告,但旅行者依旧不断慕名而来。当地村民也做起了“引路行船”的生意。

鹤峰县气象局局长李骏称,从屏山峡谷到躲避峡及其上游,峡谷呈西南往东北的走向,受地形抬升及峡谷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躲避峡上游容易形成地形雨,当地称为“坨子雨”。事发前,躲避峡上游几公里外下了暴雨,“而从雷达监测看,上游木林子监测站范围外,还有更强的降雨量,这对山洪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根本跑不及”

这是潘洪秋(化名)退休后的第一次远行。并不喜欢旅行的他,决定陪妻子好好走一走。

7月31日出发那天,潘洪秋在钱包里装了厚厚的一沓现金,背上了相机,连同妻子及朋友,一行6人上了一辆7座的汉兰达,从被誉为“火炉”的重庆到被称为“凉城”的湖北恩施州利川市开启这次计划一个月的自驾游之旅。

8月3日晚间,在利川游玩几天后,潘洪秋一行按照预定的计划,驾车到鹤峰,并与躲避峡一名村民对接。

潘洪秋称,他们出发之前拟定了大概的行车路线,在与村民对接后,他们把车子放在县城,乘坐了村民来接的车,大约于8月4日下午4点去往躲避峡。

一路上,潘洪秋只觉得山路不好走,但不知道危险正在来临。下车之后,沿着山路徒步下到峡谷河道,乘船游峡,潘洪秋不断拍照。

潘洪秋称,大概下午5点多,他们乘坐一艘船在躲避峡的河道内游览,乘船前下了一点小雨,但船夫并未做提醒。

他们并不知道,就在躲避峡上游大概几公里,一场短时强降雨,正在进行。

“听到船夫喊,快跑。但根本跑不及。”潘洪秋称,当时眼看着脚下清澈的水变得浑浊不堪,一股洪水朝他们冲来,而下船正在水中拍照的他们,也均未穿救生衣,妻子在恐惧中呼喊自己的名字,他下意识拉着妻子的手,但水流的力量冲散了他和妻子。

“那个水不得了,拉不住,一瞬间就盖过来。”会游泳的潘洪秋被洪水裹着冲向下游,他在水里往上冲了3次,抓住一只橡皮船,在岸上人的帮助下被救起。

在躲避峡内,同样遭遇山洪的,还有陈和(化名)。

并不知道躲避峡是未开发景区的陈和,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进入躲避峡乘船,山洪来时,他跳到石壁上,得以避险,也目睹了多人从身边被冲向下游的情形。

“石壁上都是青苔,很滑,动都不敢动。我手上没有竿子,只能看着他们被冲下去。”陈和称,坚持了7个小时后,等到了救援人员。

同样上岸的潘洪秋并不敢停留,他的妻子不知被冲向何处。光着脚往下游寻人的潘洪秋,在一处河岸旁看到被困的人,他的妻子,刚刚被别人打捞上岸。

“当时我跟岸上的人,还一起给妻子做胸外按压抢救,但未能挽回妻子的生命。”在施救期间,洪水还在不断逼近他们暂避的位置,潘洪秋还喊人帮忙,把妻子往高一点的地方抬。

8月6日晚间,在鹤峰县中心医院的病床上,潘洪秋提起此事难掩悲伤。

他称,妻子平时在照顾孙子之余,喜欢到各地旅行,这次他终于有时间陪着妻子了,却半路发生意外。同行的6人中,只有他和另一名朋友,侥幸逃离上岸。

资深“驴友”不建议游玩

此次山洪,共有61名被困人员获救,13人遇难。其中,湖北省5人、湖南省4人、重庆市4人,年龄最大的62岁,来自重庆市九龙坡区;最小的22岁,来自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

鹤峰县中心医院党组书记骆渊海称,事发后,该院共收治伤者13人,其中多人软组织损伤,2人骨折。截至8月6日下午,已有8人出院,5人仍留院观察。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多个户外旅行网站均有网友发布的在躲避峡内涉水游玩照片,其中部分人员未穿着救生衣。

在某旅行网站,一个名为“躲避峡地接”的账号发布消息称:“躲避峡被称为中国的仙本那,不来真是太可惜了。”这一账号发布的文字及视频显示,游客乘木船逆流而上,河内水清见底,木船行于水中犹如悬于空中。8月4日,这一账号回复网友信息称,最近时间上有限制,每天进入峡谷内行船只能早上一班,下午一班。

8月7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了这一账号的运营者。

这名运营者表示,他是屏山村人。躲避峡两侧均有路可进入谷底。除了他们村有人做带游客行船的生意外,峡谷另一侧的燕子镇新寨村也有村民做同样的生意。峡谷全长约18公里,下游为目前已开发完成的屏山峡谷景区,中游为躲避峡,目前尚未被开发。

这名运营者称,躲避峡部分地段,峡谷两侧是数丈高的石壁,如果突发洪水,根本没法上岸。他们带游客行船,都会让穿上救生衣,但是一些游客在拍照过程中,往往会脱掉救生衣。7月24日,官方发布禁止游客进入的消息后,他就没有再带游客进入躲避峡,事发当天正在县城的他,听到有人被困的消息后,也很意外。

上述运营者介绍,躲避峡从2015年开始逐渐有游客进入,虽然也曾有涨水的情况,但这种山洪从未发生过。

一位恩施当地的资深“驴友”称,他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5月到过躲避峡,第一次还需要找人带路,第二次再去,停了车就有村民上前询问躲避峡游玩、住宿等。

这位驴友称,他并不建议没有经验的人到躲避峡游玩。因为景区未开发,山路不好走,下雨路会更滑。另外就是很多自驾游的人,没有户外经验,山区经常有雨,水上涨的话,也会存在危险。

2019年6月,他看到一段在躲避峡拍摄的视频,谷底的水因为下雨,一部分已经变得浑浊不堪,但还有很多游客在清水处拍照:“水浑了说明不断有雨水进入,在狭窄的河道里很容易遇险,但是视频中好像无人意识到。”

恩施州当地有官员告诉记者,鹤峰县旅游开发,在全州算是比较晚的一个县,已开发建设完成的景区少。躲避峡这样的自然景区,算是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有驴友和一些自驾的游客,往往选择这类人少的景区进入。

“游客”不听劝告,劝导站也没有办法

一位在燕子镇新寨村做农家乐生意的老板告诉新京报记者,2014年之前,村里基本都是老弱妇孺,青壮年在外打工,一年能赚五六万。2014年,躲避峡突然走红网络,很多人慕名而来,村民们看到了商机,纷纷回村搞起了农家乐和躲避峡“导游”的活计。

这名老板介绍,自己2015年回村创业。每年5月到10月1日前后是躲避峡旅游的黄金时段,生意好的时候最多一天可以赚7万余元。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进入躲避峡的路段,管控得越来越严。但是当地的村民还是会在值班人员下班后带游客进入躲避峡,一般都是早上九点之前带一批,下午五点之后带一批。

屏山村一位村民介绍,新寨村和屏山村均能进入躲避峡。当地政府下达禁令后,去往两村的道路上均设有安全劝导站。除了村民会以亲戚、朋友的名义带客进入外,外地游客若说在村里的农家乐居住,有时也会被放行。

新京报记者探访躲避峡过程中看到的一处劝导站贴有7月24日,鹤峰县6个政府部门联合下达的“禁止游客进入未开发区域”的告知书。劝导站工作人员蒋立(化名)称,躲避峡没什么安保措施,交通不方便,除了张贴告知书外,还会对进入车辆进行查问,并口头告知。

蒋立工作日志记录显示,5月3日,劝导站口头劝返29辆车共116人。7月24日,90多名游客签了告知书并进入峡谷。

蒋立解释,不听劝告的游客,劝导站也没有办法,他们进入之前要签告知书,告知书上写有躲避峡尚未对外开放,如不听劝告进入,一切后果自行承担等字样,“但游客坚持要下去我们也没办法,那就要签告知书,自己负责,这是最后的唯一办法。”

蒋立透露,除了游客自驾进入,还有村民带游客进峡谷。据蒋立估计,大概有15户村民做带客进峡谷的生意。村民通常以“带自家亲友回家”的理由将游客带入躲避峡,劝导站对此毫无办法,但是所有外来人员进入的前提是要签告知书。

新寨村农家乐的丁姓老板介绍称,上述措施执行后,每天进入躲避峡的游客缩减至200到300人。但因为有利可图,还是会有不少当地村民带客进躲避峡:“有的收一百块一个人,分划船的船夫三成,自己拿七成,有的可能会收一个人二三百元。”

来势汹汹的“坨子雨”

8月6日下午,鹤峰县多个部门对躲避峡突发山洪情况进行通报。通报称,2015年以来,因前往躲避峡的路途崎岖险要、谷深陡且狭窄、其上游又位于暴雨带等因素,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先后46次专题研究躲避峡等重点区域的安全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予以管控。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以来,鹤峰县每年均会发布“加强屏山峡谷安全管理的通告”,杜绝游客进入未开发区域。但在多个旅游网站可见游客发布的进入屏山峡谷、躲避峡等地的游记及相关图片。2018年,当地自媒体还曾刊出躲避峡内乘船游玩的游客拥挤不堪的图片。

通报称,虽然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但是由于该地段出入口较多、进入方式多样,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非法从事旅游的组织和人员想方设法规避监管,组织外来人员擅自进入躲避峡等地探险游玩,进入峡谷的人员无法杜绝。

鹤峰县气象局局长李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从屏山峡谷到躲避峡及其上游,整体峡谷呈西南往东北的走向,受地形抬升及峡谷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躲避峡上游容易形成地形雨,且多为短时强降雨,当地称为“坨子雨”。

李骏称,8月4日,鹤峰50个加密雨量站实况监测显示,中雨及以上19站,其中大雨4站,暴雨1站。躲避峡区域无雨量监测站,但邻近站点瓦窑16-17时雨量为24mm,躲避峡区域上游木林子监测站15-18时3个小时累计降雨量24.4mm,其中15-16时1小时降雨量达22.5mm,“而从雷达监测看,木林子监测站范围外,还有更强的降雨量”。

“日降雨量达到50mm,就算是暴雨。而躲避峡上游的木林子监测站一小时降雨量达22.5mm,属于暴雨,也是短时强降雨。”李骏称,暴雨区域距离躲避峡直线距离只有约几公里,对山洪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李骏称,气象站监测到雨量后,除了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外,还会告知乡政府及村级干部,这项工作已经做了几年了。

屏山村一位村领导称,暴雨之前的预警会由上级部门传达到村里,村委会会短信通知各位村民,同时将通知转发至村里的信息交流群。但是对于村民是否通知游客、如何通知游客暴雨预警,他并不知情。他表示,此次山洪来临之前的暴雨预警短信他总共接到了七次,最早的一次是8月4日14时,最晚的一次是8月4日17时40分。

新京报此前报道,2019年7月24日,鹤峰县应急管理局等6部门再次联合发出通告,对躲避峡等未开发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封闭管理期间,严禁任何车辆及个人擅自进入该区域。而在这次通报中也提到,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黑车”“黑店”“黑导”“黑旅行社”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查处、严厉打击。仅2018年以来批评教育、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500余人次。

鹤峰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万华称,此前,关于“未开发景区禁止进入”的通告,在鹤峰县政府网都会挂出。目前文化和旅游局正与电信运营商商谈,打算以短信的形式,对进入鹤峰的游客进行通知提醒,并将在镇、村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新京报记者程亚龙朱必胜实习生吴雨晴路圆梦

新闻推荐

职工如厕经过之处应视为工作场所

□朱远军王槐艾案情回放——江苏省宝应县某某汽车配件厂职工邵某某,从车间出来准备上厕所时,被在单位厂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