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心、身、行”并修方得行稳致远 ──读《曾国藩家书》

淮南日报 2019-07-12 09:24 大字

陈 明

前些日子,看到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于是,重新拾起书柜里的《曾国藩家书》,挤出闲暇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品读,感想颇多,是为记,以备后忘。

曾国藩为晚清重臣,平生以“实学”为立身之本,文武兼备,主张以理学经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他尽忠报国,成就一番伟业;他不但是一个恪尽孝道的好儿子,一个体贴入微的好兄长,更是一位仁慈的父亲。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他要曾家子弟在修“心”、修“身”、修“行”上砥砺前行,以成“贤人”,达“家道长久”之目的。家书中苦口婆心地教导让我们领悟到读书做文的探求之道,居家治家的勤俭之道,修身立德的自省之道。

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曾国藩在引导子孙读书时,主要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琢。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怕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取决于自己。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提到勤勉、谦恭、恒心、坚韧与自我反省。注重进德修业,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与牢骚满腹。咸丰年间,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说到自己“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诫说“此却大不可。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曾国藩多次在信中告诫诸弟要“平骄矜之气”“戒傲惰二字”,“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干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因此,他让自己的孩子住在老家。《曾国藩家书》中反复告诫后代:一定要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以保持前辈的传统,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习气。他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从不为子女谋取钱财。他认为,与其给子女留一份富足的财产,不如培养他们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他要求子女轻钱财、重学问,务必做到“勤、俭、谦、劳”,希望他们虽生活在荣华富贵之中,仍能保持寒士家风。凡要求子女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为子女树立了榜样。身为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他并没有家财万贯,不可一世,反而时时处处秉持“勤俭”、“谦廉”的家训,他教育家中兄弟子女,不可铺张浪费,不可骄傲自满,不可沾染富贵习气,多走路,少骑马坐轿;少睡觉,多做事。“勤”是生动之气,“俭”是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才会兴盛。因此,他的子女常常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从而损害自己父亲的声誉,所以他们总是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这与当今某些“富二代”、“官二代”的骄奢淫逸、放荡不羁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公良苦用心的劝诫对于当今的我们仍然让人深思。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的,也是写给后世之人的,再次阅读《曾国藩家书》之后,更感慨还有太多修德立身的真理,为人处世的事故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些只是我拜读《曾国藩家书》后的一点感想,家书中有很多内容值得学习,也适合当今时代,需要对于其中道理细细品味,细细研读。

新闻推荐

酒后驾车酿事故 拘役三月后悔迟

晨刊讯近日,天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危险驾驶罪,并当庭宣判。被告人胡某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9000元。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