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荆州一企业扶贫扶技,切实帮助困难农民工 “让工友在春天看到希望”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3-21 05:30 大字

“是公司让我感受到温暖,看到了希望。”王辉言语恳切地说道。3月3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进荆州开发区滩桥片区城中村改造A区项目施工现场,开春的工地已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的建设者们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

在他们中间,有50多名农民工都曾面临生活上的困难。日前,负责项目承建的中国一冶荆州公司邀请了分布在28家分包队伍里的这些农民工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的需求,为其详细介绍公司相关的培训制度和办法。

“公司能够认可我们的价值、尊重我们的贡献,帮助我们,我们更应该与公司携手奋进。”农民工代表余亮在座谈会上激动地说。进入到项目部工作,学会一技之长,让这些农民工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技能养家

王辉的老家在荆州滩桥镇,家中5口人,上有二老,下有一子,全家的开支仅靠夫妻两人务农所得。由于老人常年住院,每月医药费繁重,一家人一直需要靠亲戚朋友的资助才得以维持生活。

得知王辉的情况后,项目部将其招聘为施工员。为了让他能够胜任这份工作,项目部还对他进行了技能培训。现在,王辉每月工资有4500元,基本上已经可以养活一家人。

据统计,滩桥A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队在当地招收了6名困难人员,大临施工队招收当地搬迁户和困难户村民50人,塔吊队优先招收当地农民从事信号工20人,电梯司机36人。

来自湖北襄阳农村的石同兵今年47岁,七口之家中,三位老人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都需要妻子在家照顾,一家人仅靠石同兵一人在外干电工、木工等活计赚钱。去年6月,石同兵来到公司的北港项目部,经过外架工的技能培训后,上岗工作的他,月薪从曾经的4000元涨到了6000元。

“工地干活虽累,但为了女儿,啥苦都能吃。”说到女儿,石师傅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工友们一起吃晚饭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段,结束一天的工作,三五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交流各家儿女的成长变化,“这就很幸福”。

为了让这些缺少技能的农民尽快适应工作,项目部成立了农民工学校,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重点对其在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和标准、安全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方面进行培训,整体提升劳务人员技能水平。

“总算是看到了希望”

“总算是看到了希望。”徐元秀说。

在项目部从事保洁工作的徐元秀是当地的扶贫对象。1992年和丈夫结婚后,两人育有一女,生活虽不富裕但很幸福。两年前,徐元秀领到一笔9万元的房屋拆迁补贴,不料丈夫随后被查出了癌症。为了治病,家里花光积蓄,还借了几万元。去年丈夫去世后,徐元秀母女相依为命,没住处、没收入,16岁的女儿还要读书,每月不到400元的低保费让两人的生活捉襟见肘。

项目部成立后,用工以社会责任为先,以帮助困难户为先,将徐元秀招聘为保洁员,并为其安排了住房,她的生活也在项目部逐渐步入正轨。

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有物业人员14名,其中13人都是招收当地农民搬迁户和困难户。

眼下,公司在建项目分布着近百家劳务队伍,劳务用工累计上万人。为了给农民工创造安全舒适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项目部对农民工宿舍、洗澡间、食堂进行了统一规划,修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场、停车棚、晾衣棚,设置了公示栏、维权信息栏,公示农民工工资发放台账等,切实从各方面为建筑工人着想,保障其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说英语是“废物技能”,也是一种“反智”

议论风生作为一种语言,英语是人与世界沟通的工具。学了英语不意味着就淡化了汉语,而不管汉语还是英语,都是我们走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