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充值游戏 诉公司被驳
8岁的小强是个“熊孩子”,家在北京。因认为他在未经其允许的情形下为游戏充值8000余元的行为无效,小强母亲以孩子的名义将游戏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小强与该游戏公司之间的合同无效,并返还游戏充值费用8000余元。日前,北京海淀法院审结此案,法院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请。
“熊孩子”乱花钱
母亲代为起诉
原告小强之母诉称,2016年8月,她发现其名下信用卡异常消费10次共计8000余元。经询问小强得知,系小强私自使用上述信用卡进行游戏充值。小强当时只有8岁,是未成年人,其使用成年人的信用卡进行网络消费的行为应属无效。
被告游戏公司辩称,公司不同意小强的诉讼请求。首先,起诉主体不适格。其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小强是公司游戏的玩家。其次,小强与公司不存在充值服务合同。根据其证据显示,其信用卡消费走向为支付宝公司,并非游戏公司。另外,按照原告所述,小强充值是通过支付宝绑定信用卡,在游戏界面输入支付宝密码,同时在手机上输入短信验证码等一系列操作,且小强能及时删除通知信息,公司认为如此复杂的操作超过8岁儿童的行为能力,且家属存在未妥善管理银行账号及密码的过错。
综上,公司不同意小强的全部诉讼请求。
证据有欠缺
难证明合同关系
法院审理后认为,小强主张其与游戏公司之间存在服务合同关系,但小强并未提交充分的证据证明其系该游戏的用户,亦未提供注册该游戏时的用户名及密码等信息。另外,小强主张向该游戏公司进行了充值消费,但其提交的其母亲名下的信用卡交易对手信息为支付宝公司,并非该游戏公司,故仅凭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小强与该游戏公司之间存在服务合同关系。故小强之全部诉请,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最后,法院驳回了小强的全部诉请。
法官释法
原告承担举证不能后果
法官表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相关司法解释则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诉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因此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充值是通过支付宝
绑定信用卡
按照原告所述,小强充值是通过支付宝绑定信用卡,在游戏界面输入支付宝密码,同时在手机上输入短信验证码等一系列操作,且其能及时删除通知信息。就此游戏公司认为,这样复杂的操作超过8岁儿童的行为能力,且家属存在未妥善管理银行账号及密码的过错。
原告所述的支付宝是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为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支付解决方案。今年8月21日,支付宝官方微博、蚂蚁金服安全中心官方微博消息,支付宝发布延时到账功能全面升级,被骗资金有望追回。
判后法官称,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等规定,小强作为原告,就其主张的“自己是该款游戏的玩家,并向该游戏进行充值”的事实,负有举证义务。但经法院查明,小辉并未就上述主张向法院充分举证,故应自行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熊孩子”出没
该如何科学教育
面对“熊孩子”,很多爸爸妈妈会很抓狂,同时也手足无措。科学的教育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盲目的责骂或者惩罚,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孩子做出一些不适当的行为,爸爸妈妈要了解原因,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孩子。
孩子在三岁之前还没有“东西是谁的”意识,所以喜欢拿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一定不要恼火。首先要鼓励孩子把东西还给别人,如果孩子听话,主动归还。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赞,然后告诉他,如果下次想玩别人的玩具,一定要征求别人的意见,这是别人的东西,别人同意以后才能玩。如果孩子不主动归还,就当着孩子的面征求意见,给孩子做一个榜样,然后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好意思问别人,下次妈妈陪你一起问好不?”这样做几次以后,孩子在拿别人的东西之前就会有征求别人同意的意识了。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变的听话多了,其实这主要是老师在反复强调一些幼儿园应该遵守的规则。所以在家里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是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并且反复强调,让孩子产生规则意识,从而控制自己的一些行为。
很多“熊孩子”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的目的是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时候孩子可能表达的不是很清楚,爸爸妈妈要耐心的听孩子讲,并且要跟孩子确认这样理解他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吗?孩子在小的时候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所以有时候他表现出很“过分”的做法,其实是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
三岁之前,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有时候孩子做出一些让父母觉得很“丢人”的行为时,其实可能是父母在生活中的表现所致。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这样对孩子能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很多父母发现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越是强势的去控制他,孩子越容易反抗。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建议父母不要强势的控制孩子,而改用跟朋友交谈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且让孩子主动认错,给自己制定惩罚措施。
科学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各位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不要大吼或者打骂孩子,要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且承担错误带来的惩罚。
相关链接
“熊孩子”把妈妈
微信设成“免打扰”
这两天,52岁的夏阿姨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微信竟然被女儿设成“消息免打扰”。这令她很伤心:原来,当自己给女儿发微信时,女儿的微信却连提示都不会有。夏阿姨的女儿则表示,妈妈太啰唆,好像把什么都寄托在自己身上,微信上不停地发来各种鸡汤和警示新闻……对此,不少年轻网友表示理解女儿做法;也有网友认为,这样做会让关爱孩子的家长受不了。究竟该如何是好?
网友要开心啊devotion说:这妈妈跟我爸爸一模一样,整天狂轰滥炸地发来鸡汤和对我的无限期望,却根本不关心我的真实生活。
网友兔小暖薛薛说:我也设置了“免打扰”。因为我妈老是半夜两三点连发十几条消息。她退休不用上班,我第二天还要上班的。
网友青鸾对雪鸳说:为了家庭和谐,我爸妈都被我屏蔽了。
网友谁叫我阿隅说:妈妈们放宽心吧,其实你们都是被“免打扰”……
做子女的,发朋友圈时觉得你们能看的才会给你们看,这其实也是为了不让你们不必要地担心。
专家认为,孩子已长大父母应正视,双方应有良性的互动。以下是一些做家长的网友发帖内容——
@不愁不悔:长大了,父母一面要求你独立,一面又要控制你的发展。
@辛苦的围观群众:做父母的如果和子女能够有良性的互动,也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一些孩子则欣然接受父母的关爱,称自己应多些耐心去理解和沟通——
@Lolly木木:我很喜欢我妈经常给我发鸡汤,虽然我几乎不看,但是我知道这是妈妈爱我呀。
@文:父母给你发这么多啰唆的话,除了关心你,还可以缓解他们对环境的压力和对孤独的焦虑,因此要多理解。
@Tina婷燕:有时候太忙,没有给父母发信息嘘寒问暖,我都会觉得很内疚,赶紧发个信息问问;还有,对亲人,我都是置顶的。
@我在哪儿1998:我只对群设置“免打扰”,对家人绝不“免打扰”。他们是生活中对我最重要的人。
有专家说,孩子不是盆栽,也不是陶瓷娃娃,应当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当然也不能拒绝父母的爱,只是觉得父母应当正视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做判断和抉择的事实。
综合《北京晨报》《深圳特区报》等昨日报道
新闻推荐
前两天,约功成名就的李哥小聚。刚坐定,李哥随手从裤兜里掏出一瓶黑乎乎的罐头,递给我。我说:“现在谁还吃罐头,不健康。”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