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人民日报评暑期实习:把实习机会当“生意”等现象并不鲜见

人民日报 2018-08-06 07:48 大字

每到暑期,一些单位的工作平台就会“满满地坐着实习生”。近日有报道说,随着暑期实习需求不断提升,实习的“门槛”越来越高、流程越来越复杂,连面试也需要“斗智斗勇”“过关斩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习是年轻人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临近毕业的莘莘学子而言,实习还是就业前的一次热身、观察社会的一扇窗口,意味着踏入社会前的“缓冲期”。一段高质量的实习,不仅能锤炼技能、丰富体验,还有助于开拓视野、涵养心态,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同时,青春洋溢的实习生也为实习单位带来了朝气、输送了活力。

然而,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也值得关注。除了媒体报道所提及的“面试套路化”,实习功利化、庸俗化,甚至把实习机会当“生意”等现象,在现实中也并不鲜见。比如,有的中介机构打着“有内推资源”“实习保offer”等幌子,借机向渴望到大公司实习的大学生收费敛财,蒙骗了不少人。再比如,个别学校受利益驱动,以实习名义将学生送到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凡此种种,让实习变了味,背离了实习锻炼的初衷。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这为学生开展实习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提醒我们:营造健康的实习生态,不能让实习生唱“独角戏”,更需学校、实习单位等多方共同努力。进而言之,如果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实习,应当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努力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如果学生自行寻找实习机会,相关单位应在保障实习生权利的同时,尽可能多帮助他们提升自我。

从根本上来说,要想更好激发实习的正能量,关键还得靠制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建立国家大学生实习制度,激励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大学生和保障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权益,填补相关方面的法律空白。一项统计显示,学生实习劳动无报酬的占44%,有少许报酬的占38%,有一定报酬的占10%。实习生其实也是在参与劳动,应依法享有相应的劳动权益。目前,有关部门已表示,将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大学生实习条例”立法进程,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制度保障。

从学生角度看,参与实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有什么样的实习心态,往往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收成。对实习生来说,实习锻炼既是学以致用与接受检验的过程,也是自我审视和自我管理的过程,还是与实习单位、社会建立联系和对话的过程。摆正心态、明确方向,朝着梦想执着努力,才能在短暂的实习期累积更多收获。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实习期或许短暂,却是一笔蕴藏机遇的珍贵财富。共同营造清爽的实习生态,为年轻人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是全社会的责任。而年轻人在实习中抓住机会,在磨练中塑造自我,就一定能舒展人生、遇见更好的自己,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建功立业,让青春理想更斑斓多姿。

(原题为《暑期实习可以更有品质》)

新闻推荐

“名企山寨自己”, 是智慧更是无奈

■郭元鹏“雷碧”“小白兔”“老干爹”“阿里爸爸”“辛巴克”……为了防止别人恶意抢注相同、近似商标,很多知名企业在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