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小微企业“减负”空间还很大

新京报 2018-08-02 01:42 大字

新京报漫画/赵斌

长安论道

之所以会出现减税降费动静大,但企业“获得感”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的精准性不够。

近日,一篇名为《公司收入200万,税后到手只有2.14万》的文章突然在网上刷屏。按照该文的说法,一家年收入200万的工业制造公司在除去公司的各项成本后,企业主最终只剩下2.14万元。新京报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认为,文中涉及的税务虽有部分出入,但整体算法正确,在现行税务政策下,小微企业的“减负”空间还很大。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成本高企、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包括财政、金融、人力资源等政策在内的举措,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由于行业不同、公司成本构成不同,企业应缴纳税费也有所不同,减税降费政策给其带来的效应也存在差异。文中提出的这家企业,可能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但这也反映出减税降费过程中部分企业的现实困难。因此,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企业负担沉重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由于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部分企业微利现象甚至经营困难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应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帮扶。

虽然目前小微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但初创型企业盈利能力有限,其所得可能比较少,相应优惠幅度也就较小。绝大多数初创企业在还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就要交增值税、城建税等,这使得创业企业起步艰难。据麦可思的调查数据,目前我国应届大学生的创业率为3%,而其中能够成功的仅有5%左右,创业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在减税降费背景下,政府税收不降反升也增加了大家对政策有效性的疑虑。今年上半年,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规模全面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了16.6%、17.4%、12.8%和20.3%。而同期GDP增长6.8%。根据税收增长速度与GDP增长同步计算,2018年上半年不是减税了,而是多收了6322亿元。当然,这种简单算法并不科学,但也说明继续为企业减税降费的空间仍较大。

实际上,之所以会出现减税降费动静大,但企业“获得感”不明显现象,主要原因还在于政策的精准性不够。

实行营改增是我国减税降费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各行业情况不同,有些行业不抵扣的项目少,导致税收不降反增。在一些地方,过去地方政府给中小企业减免营业税。现在营改增后,征收严格了,因此企业感觉似乎税费又在增加。此外,对许多企业来说,融资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增大趋势明显,抵消了其他负担减轻带来的效果。

提高减税降费政策的精准性,就是要在继续减轻宏观税费负担的同时,更加注重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企业面对的不同人工、土地、融资等其他成本上升问题,采取有倾向性的政策,侧重解决他们面临的主要难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突出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同时重视各项政策的协调性,防止政策“压下葫芦起了瓢”的跷跷板效应出现。

□李长安(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新闻推荐

云裳一招“纯情指法”直刺许卿胸口 15

“你都跟姓史的学坏了。”鱼凡真摇头,“肠炎病人和植物人怎么会住一个病房。”“可能他是个得了肠炎的植物人。”鱼凡真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