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恢复高考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广安日报 2017-06-08 04:31 大字

□董伟宋广辉

2004年8月11日,京城的阵雨没有降低人们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世纪伟人邓小平”展览的热情。参加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国首次高考,并获得北京市文科状元的刘学红女士,也出现在人流中。

为了缅怀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刘学红特地带上了1977年的准考证。“如果没有恢复高考制度,我可能还在山区挖树,用力气大小衡量自己的价值。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恢复高考的意义更为深远。”刘学红现在是某著名网站的CEO,是网络世界不多的女掌门之一。

刘学红说,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了多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高校共录取新生27.3万人。77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78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之所以如此,背后还有一段令人感叹的故事。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一天下午,会议专门讨论了高校招生问题。此前,教育部以“来不及改变”为由,决定维持“文革”中推荐上大学的办法,并将方案上报了中央。这引起了与会者的反对,大家都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并建议如果时间来不及可推迟当年招生时间。这些意见得到邓小平的支持,他要求教育部立即把报送中央的报告追回来。邓小平的明快果断,当即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邓小平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大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1977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教育部意见,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

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参考人员有工人、农民、战士,有上山下乡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有机关、学校青年工作人员等,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当时由于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大大超过预想,一时竟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刷试卷!最后,中共中央决定,紧急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才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刘学红说,她当时在北京密云的农村插队。

当她在大喇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立刻跑了十几公里的山路到公社报名,报名费是5角钱。在当时,对于她来说那并不是个小数目。她白天劳动,晚上复习。“说是复习,其实也没有什么教材,也没有范围,抓到啥就复习啥。”刘学红还清楚地记得,邻居不知从哪儿搜罗到“文革”前的高考试卷,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抄过来看。

那年冬天,刘学红刻苦复习,认真备考,结果考取了北京市文科第一名。

和她一样欣喜的还有20多万人,那一年的录取比例达到29∶1。刘学红说,他们是高考制度恢复以后第一批幸运儿,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感激邓小平,高考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发挥自己才智、实现自己梦想的可能。”

刘学红说,邓小平不仅推动和组织恢复了一项原有的制度,更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折点,让中国的人才培养回到正常轨道上来,给中国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摘自《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多维透视下的西藏世情与人性书写—— 评杜文娟长篇小说《红雪莲》

◎曹国露在汗牛充栋的边地题材书写中,杜文娟的“西藏书写”是一个独特而耀眼的客观存在。就长篇小说《红雪莲》而言,这既是杜文娟的自我革新之作,又是一部藏汉文化大融合的人文史诗。杜文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