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妈妈痛苦孩子不会快乐
小A是10岁男孩,妈妈说他总是上课说话,坐不住。他的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妈妈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他身上,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她的监控之中。同样,妈妈所有的负面情绪也都由小A来买单。包括对爸爸不顾家的怨恨,情感的孤独、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也都投射到小A的身上,妈妈对小A 要求极高,经常挑剔。小A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就主动代替了爸爸的位置,照顾起了妈妈的情绪,想尽一切办法取悦妈妈。比如,妈妈哭的时候,小A会赶快给妈妈擦眼泪;会投进妈妈的怀里去抚慰妈妈;说话也像小大人似的,拣着妈妈爱听的话说,看着妈妈的眼色行事,完全失去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孩子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这是以完全失去自我、压抑自己的心理需求为代价的啊!这些压抑的心理需求哪里去了呢?都体现在了孩子所谓的偏差行为上。
小B是高一女生。因为恐惧、焦虑,学习压力大,无法正常上学。妈妈说:“孩子经常因一点小事就大呼小叫、烦躁不安,还有懒散、拖沓等行为。”孩子焦虑、恐惧的根源在哪呢?跟小B进行深度的沟通后,孩子说她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吵架。隐约记起大概四五岁的时候,爸爸把妈妈推到房间里,她很害怕!终于等到爸爸出来的时候,她拉着爸爸的手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了!”这么小的孩子,也只能为妈妈做这些了!有时在课堂上,明明想好好学习,却满脑子都是妈妈有危险的画面,在自己还需要保护的年龄,却要担当起保护妈妈的重任,妈妈能理解孩子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吗?知道恐惧、焦虑的情绪是怎么形成的吗?小B想大声说:“妈妈,不是我好了你就好了!而是你好了,我就好了!你痛苦,我不敢快乐!”
再次见到小C的时候,她一改从前的抑郁和沉重,说:“我们家这段时间太好了,爸爸不发火了!对妈妈越来越好了,对我也不控制那么多了!”并调皮地告诉我:“他们不会离婚了!”孩子还说,她跟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好了,并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浓厚的兴趣!小C想对父母说:“看到你们相亲相爱,我就很安全和踏实,也很幸福!”———是的,父母给一点阳光、孩子就灿烂!父母有一点改变,孩子就看到了人生的希望!我们为什么不给孩子希望?还那么固执己见,不愿改变呢?平时给孩子营造的是怎样的家庭环境?是阳光还是雾霾?
孩子的偏差行为源于不安全感
读懂孩子的爱和忠诚,孩子的偏差行为才会消失。小A 的妈妈首先需要意识到这种共生相杀的母子关系会摧毁孩子的自我,让孩子一生无法做自己。坚决地与孩子在心理上设立一定的边界,逐渐分离,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与爱人的情感,是你自己的事情,活好自己,才是你的首要责任,再采取温柔坚持的方式,帮孩子找回自我,从而自己也得到解脱。小B的妈妈需要在心理上让自己长大,从被照顾者成长为担当者,做成熟、有力量、积极乐观的妈妈,孩子才会有力量做回孩子的角色,活出开心快乐的自己。小C的父母是积极成长的父母,当明白孩子很多的偏差行为,比如撒谎、拿钱等行为是出于极大的不安全感和心理上对父母的报复时,夫妻俩积极地学习改变自己,经营好婚姻,给孩子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家里有了爱的流动,彼此间得到了爱的滋养,孩子不但偏差行为消失了,还有了积极进取的动力。
想对以上几类家长朋友说,孩子只要成长,就一定会有各种问题。有了问题不怕,只要我们像小C的父母一样,勇于提升自我,活好自己,调整爱孩子的方式和家庭结构,孩子们所谓的“问题”都将成为他们成长的垫脚石。
活好自己,让孩子得到心灵的滋养
活好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我们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有对父母的绝对忠诚和深深的爱,他们会效仿父母,会努力地顺从父母,也就越来越像父母,所以活好自己,就是给了孩子一个经营好自己人生的模板。活好自己,父母有一个好的生命状态,有满满的能量,就不会用挑剔、指责,抱怨和期待,从孩子身上索取能量,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内心也会充满爱和慈悲,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看世界,给与孩子更多的接纳、包容和欣赏,让孩子得到心灵的滋养,从而有力量建设属于自己的人生。活好自己,我们就会尊重和孩子的心理边界,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也不会因恐惧和焦虑孩子的未来而控制孩子,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轨迹,相信他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和使命。孩子需要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失败和挫折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财富,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和祝福。所以,活好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新闻推荐
牧军(化名)年轻时是个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的人,以至于多次相亲都失败了。24岁那年,他与惠芬(化名)相识,惠芬发现了他身上的优点,并且接受了他的感情。婚后,贤惠的惠芬包下了全部的家务,并支持牧军干事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