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乡村大地满眼春 ——岷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见闻

甘肃日报 2017-05-04 06:08 大字

乡村大地满眼春

——岷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见闻

本报记者杨世智 通讯员白文科

近年来,岷县结合***,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在岷县乡村,农民群众读书有了去处、活动有了场地、健身有了器材,文化生活愈加丰富。

文化生活大变样

过去,岷县申都乡新民村有一个“闲话坛”,农闲时村里人常常在那里拉家常。如今,人们常去的地方变成了文化广场、综合文化站、阅览室、电脑室、培训室、健身房。

近年来,为了将文化惠民工程推向深入,岷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始终坚持“三个倾斜”,即重大资金向基层倾斜、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文化设施向农民倾斜,并制定出台了《文化惠民工程监督考核办法》《文化惠民工程服务协议》等一系列文件和制度,文化惠民工程列入县财政预算,建立了统一的文化低保专门账户,严格专款专用,同时加强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在具体工作推进中,以政府买单、群众免费享受的形式,优先为偏远山村建设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目前,全县已实现了乡镇文化站和贫困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全覆盖,近三年来累计为贫困村送电影1500多场,送戏或文艺晚会300多场。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促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群众文化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全县先后涌现出群众文化团体15个,民间舞蹈队80支,自乐班136个,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新民村的李贵生老人高兴地说:“过去农闲没地方去,村里人聚在一起基本是聊天、看电视、打麻将。如今村里有了文化站,学习玩乐都有地方可去,生活面貌大变样了。”

农家书屋受追捧

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岷县营造了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良好文化生态。

如今,农家书屋成了麻子川乡吴纳村村民春耕前必进的“课堂”。村民们可在其中查阅农技资料,也可以上网远程接受农机知识培训。记者采访时,正在学习的村民包玉生说:“冬闲时间,可以来这里找一些有关选种、科学施肥、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方面的资料,农家书屋里这方面的书籍很全,能解决好多问题。”

吴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介绍说,农家书屋让村里人养成了农闲时读书看报的习惯,尤其是农业科普类书籍最受欢迎。

兼任书屋管理员的大学生村干部曹小明说:“农家书屋晚上也不‘打烊\’,农民除了可以在书屋阅读外,还可以把喜欢的书籍借回家看。尤其是最近一段春耕时节,来农家书屋看书、查资料的农民络绎不绝。”

全力打造“文化大县”

改变乡村风气的,不仅仅是农家书屋。

近年来,岷县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确保文化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从2012年至今,岷县连续五年免费给老百姓送戏、送电影、开展文体活动,每年为农民免费送戏4场实现乡镇全覆盖,每年开展2次文体活动实现乡镇全覆盖,每月放映1场电影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每年放映4场电影实现农村中小学全覆盖。

不仅如此,岷县还将丰富百姓生活、繁荣文化事业纳入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将突出岷县地域和传统文化特色,规划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和风格鲜明的标志性建筑物,加快实施体育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区文化品位;深入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全力扶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岷县历史文化宣传推广和价值挖掘,推进岷县花儿、洮砚制作、铜铝铸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创新。

梅川镇永星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由衷地说:“这两年,随着乡村文化场所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群众经常有戏听,天天有书看,人人有事干,村里没有闲人转,大伙儿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闻推荐

旌阳 首例未成年人司法救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本报讯(记者刘俊宏)近日,旌阳区检察院对未成人赵某申请司法救助案进行公开答复并首次邀请某公司参加。据悉,这是该院办理的首例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案。今年春节期间,15岁的赵某在家属院玩耍时,与犯罪嫌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