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人赵雄:力主抗金的南宋名相
资中县城建春门城楼。
赵雄撰写墓志的韩世忠墓碑。
赵雄墓中,雕刻的赵雄出使金国的《出行图》(部分拓片)。
“天下第一碑”韩世忠墓碑的碑拓。
赵雄墓中,雕刻的赵雄出使金国的《出行图》(部分拓片)。
读者推荐
赵雄,字温叔,四川资中县文江渡人。宋孝宗时官至右丞相。宋光宗时,进封卫国公。直言敢谏,力主抗金,出使金国,凛然无畏,多次与金世宗面对面激烈交锋。晚年在资中修建建春门城楼,成为他留给家乡的一道历史遗迹。
古城资中县以前有9道城门,如今唯一保留完整的只有东边的建春门,当地人俗称大东门。沿着并不宽畅的下东大街往东前行,远远地就能看到巍峨耸立的两层城楼。虽经粉刷修葺,仍掩饰不住岁月留下的沧桑。
城楼下,行人在城门洞来往穿行,脚下这条成渝古驿道无言地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过往历史。900多年前修建这座城楼的那位可歌可敬的老人,徐徐地从历史深处走来。
他叫赵雄(1128-1193),字温叔,资州(今四川资中县)人,南宋坚定的抗金主战派,最高官拜右丞相。他曾奉命出使金国,与金世宗完颜雍当廷激辩,即使遭到金国大臣起哄喝斥,仍面不改色据理力争,直到金世宗妥协为止。
晚年的赵雄疲于朝争,回乡出任资州知州。他主持修建了建春门城楼,以示“人在楼中,瞭望中原,见其光复”的壮志。但直到去世,他的壮志仍是一个远不可及的愿望。
饭量大又是学霸
考了四川第一名
赵雄的老家在资州文江渡(今资中县重龙镇五里店村境内)。
宋末元初学者周密所著的《癸辛杂识·健啖》中说,赵雄“形体魁伟,进趋甚伟”。赵雄身材魁梧,高大雄伟,走起路来气场十足,地皮子都被震动了。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人,都很吃得。赵雄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吃得。
赵雄入朝为官后,宋孝宗听说他很能吃,想看看他到底有多能吃。
一次退朝后,宋孝宗请赵雄吃饭。宋孝宗先让赵雄喝酒。喝酒用的器具叫“海”,最大的“海”能装3升酒。赵雄喝掉了六七“海”,差不多10公斤酒。
这还不算啥。赵雄喝完酒后,开始吃主食。宋孝宗叫来100个馒头,赵雄一口气吃掉了50个。
宋孝宗看出赵雄有点不好意思再吃下去了,笑着说:“卿可尽之。”皇帝发话,赵雄就不客气了,又把剩下的50个馒头吃了。
赵雄不仅能吃,还是一个学霸。隆兴元年(1163),赵雄参加类省试,夺得第一名。
什么叫类省试?这是宋朝的科举制度。顾名思义,即“相当于省试的考试”。唐宋金元时的省试,明清时称为会试。
这里有个渊源。《宋史·选举志二》中说,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曾被封为蜀国公。当上皇帝后,赵构考虑到四川距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路途遥远又艰险,四川考生赴京赶考很不方便,就特别关照在四川举行类省试,相当于省试的分赛场。
那么,如何录取认定呢?赵构规定,四川类省试,第一名与殿试第三名(即探花)待遇相同,其余录取人员参照赐进士出身执行。
所以,赵雄可以说是当年四川的第一名、全国第三名。就在12年前的绍兴21年(1151),同为赵姓人的资州人赵逵考中了状元。资州文脉兴盛,可见一斑。
绍兴32年(1162),由赵逵举荐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起草诏令,参与国家机密事务的官职)的四川仁寿人虞允文,被任命为川陕宣谕使。
虞允文在川期间,正好遇到赵雄考取第一名,遂委任赵雄为干办公事(南宋军事官名,协助主官办理相关事务)。
乾 道 元 年(1165),虞允文被召回京城,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兼知枢密院事。虞允文积极向宋孝宗推荐赵雄。
乾 道 5 年(1169),宋孝宗召见赵雄。一番面试后,宋孝宗对赵雄“大奇之”,亲写诏书,委任赵雄为秘书省正字(掌管校勘典籍事务)。
自此,赵雄算是正式进入了有编制的国家公务员行列。
深夜闯皇宫汇报
出使金国获全胜
乾道6年(1170),时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市)知州的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
范成大出发时,上殿辞别。赵雄正好有事上殿,虞允文叫他一起去送行范成大。
赵雄面对宋孝宗和一干文武高官,侃侃而谈,极力主张收复国土。
宋孝宗高兴地说:“功名与卿共之。”立即封赵雄为右史(即起居舍人,掌管记录皇帝日常言行与国家大事的官职)。
不久,金国派使臣耶律子敬为宋孝宗祝寿,正好碰到过节,赵雄在驿馆全程陪同。席间,耶律子敬透露了一些机密。
赵雄听后,连夜直闯皇宫,要求上报宋孝宗。宋孝宗听完赵雄的汇报,决定修改已与金国签订的相关条约。
赵雄又上书宋孝宗,恳请设置恢复局,君臣日夜探讨收复国土大计,所有论述都符合宋孝宗的心意。宋孝宗升任赵雄为中书舍人。
北宋历代皇帝的陵寝在河南,金国占领河南后,让南宋把陵寝迁走。这对南宋王朝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问题。
宋孝宗派赵雄出使金国,名义上是去庆贺金世宗完颜雍的生日,实际上是与金国谈判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归还陵寝地”(埋葬宋朝历代皇帝的河南洛阳、巩县等地),二是要金国更改“受书仪”(金国使臣到宋朝下达国书,宋朝皇帝必须站立并用双手接住)。
赵雄见到金世宗后,金世宗只同意迁回陵寝和确定“受书仪”。赵雄多次与金世宗当廷争辩,金国大臣在旁多次无理起哄、喝骂赵雄。
赵雄无所畏惧,慷慨激昂,据理力争,越说越有理。最后,金世宗理屈词穷,不得不对两国此前签订的盟约进行了多处修订。
金人把赵雄和金世宗的这场廷争称为“龙斗”。
力主抗金当宰相
为韩世忠写碑文
乾道8年(1172),赵母去世,赵雄按例离职回家居丧。
淳熙2年(1175),宋孝宗征召赵雄还朝。赵雄在此后3年多里,开始了火箭般的升迁: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淳熙5年(1178)年底拜右丞相。
赵雄为何受到宋孝宗如此重用?这是有深厚历史背景的。
宋高宗时期,尤其是后期,宋高宗对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土地,迎回被掳掠到金国的宋徽宗、宋钦宗等,没有多大兴趣,不断打击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
绍兴32年(1162),宋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在位27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志在收复中原失地,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所以,极力主张收复失地、有勇有谋、有智有略的赵雄就能得到宋孝宗的重用。
宋孝宗为振奋朝野抗金士气,还对已故抗金名将进行改封,韩世忠就是其中之一。
韩世忠在岳飞被害后,心灰意冷,毅然辞职。绍兴21年(1151),韩世忠在忧郁中病逝,葬在苏州西郊灵岩山下,但没有立碑。宋高宗追赠他为太师,追封为通义郡王。
乾道4年(1168),宋孝宗追封韩世忠为蕲王,谥号忠武,配飨宋高宗庙廷。宋孝宗还为韩世忠立“韩蕲王神道碑”,亲题字径一尺二寸的“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
淳熙3年(1176),宋孝宗叫时任礼部尚书的赵雄,为韩世忠神道碑撰写碑文。
对皇帝交给自己的这个光荣任务,赵雄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他闭门谢客,反复构思,多次修改,充分发挥文学才华,最终以“宋故扬武翊运功臣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咸安郡王食邑一万八千三百户实封七千二百户进封蕲王谥忠武神道碑”为题,写出了一篇13900字的碑文。
赵雄在碑文中,详细讲述了韩世忠的成长、战斗历程,刻画了一个勇冠三军、智勇双全,既有指挥谋略又具政治远见的民族英雄形象。
大家知道,古人写文章是写文言文,惜字如金,一篇1000字的文章,都算是宏文巨制了。13900字是什么概念?以古代书籍中的字号,完全可以集成一本厚厚的书籍了。
关键问题是,这13900字,是写的碑文,要刻在碑石上的。韩世忠的这块墓碑,高5.33米、宽2.02米,文字有88行,每行150多字,由名臣周必大书写。
历史上,从来没有谁的碑文字数超过韩世忠的墓碑,故有“天下第一碑”的美誉。大家到苏州游玩,如有兴趣,可以去灵岩山看看。
主张发展农桑事
重视文教保朱熹
得到宋孝宗的重用,赵雄尽心尽力在任上发挥才干。一方面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一方面积极主张发展农桑,理财清政。
淳熙2年(1175)的一天,宋孝宗对赵雄说,今年夏天全国收成不错,“蚕麦甚熟,丝米价平可喜。”
赵雄回答说,孟子讨论王道,就是从老百姓不饥不寒开始的。
宋孝宗继续说,近世以来,士大夫喜好高谈阔论,觉得说农事可耻,简直有点西晋时的风气了。却不知道《周礼》与《易》里也在谈理财,周公旦、孔夫子也都认为理财是当急要务。
赵雄抓住机会,请求宋孝宗把发展农桑、理财清政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加大力度施行。
赵雄出任右丞相后,十分重视文教,注意保护知识分子。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保护朱熹。
当时朱熹力倡理学、议论时事,朝廷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他都不答应。
淳熙5年(1178),赵雄请求让朱熹到地方任职,宋孝宗任命朱熹为南康军知军。
淳熙7年(1180),朱熹上疏议论时事,让宋孝宗非常恼怒,叫赵雄从严处理。
赵雄说,朱熹一介书生,心傲口狂,“词穷理短。”您要是加罪于他,不是正好帮他出名吗?我看啊,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理睬他。
副相周必大也为朱熹说情,宋孝宗这才息怒,没有惩罚朱熹。
赵雄还主张,从金国逃来的人,可以在朝廷为官,还要求裁减冗员。不料,赵雄的这些建议,与枢密使王淮意见相左,两人发生了激烈冲突。
赵雄为相后,朝中高官有10多个四川人。有人散布流言,说赵雄结党营私。这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罪名,宋孝宗对赵雄开始猜疑并疏远。
不久,皇宫直接下达一系列高级人事任免命令。这种人事任免居然绕过了作为右丞相的自己,赵雄深深感受到了宋孝宗对他的不信任。
其实,宋孝宗对赵雄的疏远,这些事情只是表面现象。实质是,宋孝宗改变了执政理念,从锐意收复失地转向了搞国内建设,对金国的政策也发生了改变。
仍执意于主战的赵雄,当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必然成为宋孝宗要疏远的对象。
赵雄也明白朝中没有立足之地了,请求离开京城,到地方为官。几经周折后,淳熙14年(1187),赵雄出任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荆州市)知府。
第二年五月,荆州遭遇连绵大雨,江水泛滥,冲走3000多家民舍,百姓损失惨重。赵雄主持修建21里城防,使得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想见到收复失地
回乡修建台星楼
淳熙16年(1189),宋孝宗禅位,宋光宗赵惇继位,召赵雄回朝为官。
此时,赵雄已年老多病,上万言书陈述自己的政见,说年老体弱,难以担当重任。
宋光宗授任赵雄为宁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卫国公,统领湖北军政大事。但赵雄已病得很重,宋光宗只得改任他为资州知州。
回到家乡任职,赵雄在资州城建春门修建了城楼,取名台星楼。“台”是天上星辰之名,台星连用,比喻此城楼高大巍峨。
赵雄修筑此楼,希望能登临楼上,北望中原,见到失地收复,实现一生的心愿。但赵雄直到去世,心愿仍未实现。
不过,台星楼在后来的风雨岁月中,起到了不少作用,见证了发生在资中的多起历史事件。
明朝正德4年(1509),源于汉中的蓝廷瑞农民军进入四川后,沿东大路、顺沱江进攻资县(明朝洪武4年“降州为县”,改资州为资县)。攻击点就在建春门。
资县知县陈銮带领军队在建春门列阵。农民军进入射程圈,建春门城楼上的大炮开火,在农民军中炸开了花。陈銮趁势挥军冲杀,农民军败退,绕城撤走。
崇祯17年(1644),张献忠攻下泸州后,分水陆两路沿沱江往成都进发。
前锋马元利的部队来到建春门外,城楼上不但没有挂降旗,反而在知县沈希圣的指挥下,开枪放炮进行抵抗。
马元利兵分3路从北门、西门和建春门一起攻击城池。发生在建春门的战斗尤其激烈,马元利用炮轰击建春门附近的小东门,炸开一个缺口,农民军杀进城里。
张献忠赶到资县后,叫沈希圣投降,沈希圣叫骂不止。张献忠把沈希圣家人全部杀死,把沈希圣押解到成都“剐于市”,沈希圣至死“骂不绝口”。
清同治4年(1865),台星楼因年久失修受损,按旧貌重修。
1911年秋,清政府派大臣端方带2000多名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端方从建春门入城驻扎,不久被哗变的新军斩首。
近年来,常有影视剧组取景大东街和建春门城楼及古城墙。2002年12月,建春门城楼及古城墙,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雄墓石刻浮雕,讲述当年金国行
赵雄在资州没待多久,又相继改任潼川府(府治在今三台县)、隆兴府(府治在今江西南昌市)知府,任上颇有政声。
绍熙4年(1193),赵雄病逝,享年65岁。被追赠为少师,谥号“文定”。
赵雄死后,葬在资州城西北10多华里的回湾宰相溪官坟滩赵家坟。
此后,赵雄墓多次遭到盗掘,墓前的赵雄故里坊、卫国文定公神道碑和石人、石马、石象等被毁没,连墓冢也被夷为菜地,直到1977年才发现墓穴。
由于多次被盗,墓穴中几乎空无一物。墓穴周围石壁上,布满了20多个或横或竖的不同图案石刻浮雕。
浮雕的主要内容,记录了赵雄当年出使金国的壮国之行,专家将其命名为“丞相出行图”。整组浮雕一共刻了155人、38匹马,人物栩栩如生,场面极为恢宏壮观。
俱往矣。对资中人来说,赵雄是他们心中绝对的历史名人,资中文庙乡贤祠供奉有他的“宋卫国文定公赵雄之位”牌位,民间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也很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勇绘图罗乐
新闻推荐
“宋振宁被电信诈骗案”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