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街谈打击“舌尖谣言”必须技高一筹

西部商报 2017-04-19 06:03 大字

罗志华

“紫菜是塑料做的”“紫菜嚼不烂别吃了”……今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塑料紫菜”视频,引发一轮“塑料紫菜”风波。从“速成鸡”“激素鸭”到“浑身是虫的皮皮虾”,“舌尖谣言”千变万化、耸人听闻,造谣者乐此不疲,消费者却如入迷阵。4月1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举行通气会,就如何“多方联动有效治理食品谣言”展开座谈,形成“食品谣言需重拳打击”“共治谣言方能形成长效机制”等共识。

(4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很多食品谣言,皆因有意编造、故意传播。因为网络上存在“眼球经济”,帖子的点击率和转载率越高,所获收益就越大,还可能炒热一个账号,捧红一个人,将来释放出更多潜在效益。且正儿八经的帖子鲜有人看,耸人听闻的帖子方有更高的传播效率,借食品谣言赚钱,竟成“眼球经济”的一个奇招、妙招。

也有人编谣传谣纯属为了好玩,为了搞出点动静以显示存在感。但问题是,只要谣言似是而非,总可以找到相信它的人,因为有太多网民只认浅显的道理,不愿去费力思考。由此看来,打击这类谣言,就要在提升全民素养方面下功夫,在争取受众上要技高一筹。

很多食品谣言帖并不宣扬什么道理,却图文并茂,传播力极强。比如,造谣者将食品谣言制成戏谑搞笑的图片或视频,观众极容易受到吸引。戏谑性也能一笑遮百丑,因为笑过之后,很少有人在意它是否真实,是否有严谨的逻辑。网民即使明知其道理不足信,也会在不断接触中被潜移默化,于不知不觉中被错误观念所主宰。可见,科普的趣味性也要技高一筹,谣言一旦出现,就迅速推出更抓眼球的科普帖。

打击方和被打击方形成竞争关系,谁的力量、办法多,谁就能够占优势,打击能力有多强、手法有多好,效果就会有多明显。因此,针对食品谣言的某些“优点”,打击方必须做到技高一筹,如此方能及时用科学道理掀开谣言的伪装,将民众的注意力从谣言上夺回来。

新闻推荐

“回流”的举报信

在校大学生赖某开办艺考培训班,雇几名在校大学生上课,地点在一所高中校园内。近日,一名“离职教师”向当地教育部门举报该培训班非法办学,没想到半个小时后举报信到了被举报人手里。举报权是我国公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