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见证达州日报社“优秀特约记者”风采

达州日报 2017-03-11 10:17 大字

[摘要]——见证达州日报社“优秀特约记者”风采

□文/本报记者 徐冬 图/本报记者 龚其明

三月的达城春潮澎湃,万物萌发。3月9日下午,带着对党报的一片深情,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特约记者和社区记者踏着春天的脚步,兴致盎然地参加达州日报社2017年度通联工作会。参会者既有朝气蓬勃的新兵,也有锋芒不减的老将,因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他们锲而不舍地加入到新闻写作队伍中来。坦诚对话,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倾心交谈,好建议好点子接踵而来……

当王晓林、王兴寨、陈本强3位特约记者荣获“达州日报社2016年度优秀特约记者”称号,意气风发领取荣誉证书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代表着肯定,流露着赞许,表达着钦佩。此时此刻,人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他们迎风沐雨、脚踏泥泞,翻山越岭采访的身影;独守枯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写作的身影;不辱使命、勇挑重担,无怨无悔奉献的身影。

为优秀特约记者、优秀晚报社区记者颁奖。

王晓林:新闻宣传,是他一生无悔的追求

从业20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大竹全县51个乡镇(街道)442个村(社区),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相当于沿着祖国国境线走上一个来回;从业2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累计撰写新闻稿件7000余篇,总字数达700余万字;从业20多年来,他荣誉满满,曾荣获达州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大竹县首届“十佳公仆”、“竹乡最美追梦人之最美为民公仆”等近百项殊誉。他,就是达州市新闻宣传战线上的“老黄牛”、大竹县新闻战线的“标兵”王晓林。

从1995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整整22年。从一线的基层通讯员,到大竹县委报道组组长,他所从事的都是策划、采访、成稿的“新闻流程”;从当年新闻宣传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到今天全县新闻宣传工作的“把关人”,他所经历的都是新闻从采写到刊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2014年9月,大竹县多个乡镇遭受暴雨袭击,出现洪灾险情。从发生洪灾的那一天起,王晓林就和抗洪一线的干部职工坚守在最前沿,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他用镜头和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了在洪灾现场发生的一切,哪里有险情他就第一个冲向哪里,哪里有危险,他就在哪里拍摄,每天都能见到他背着背包,连裤带鞋趟在浑水里抢在前头拍摄。好几次他都因道路积水、田间泥泞摔倒在地,他却全然不顾。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给出的答案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本能!”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每天都能将抗洪前线的情况及时传送,顺利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集前期策划、采访、撰稿、修改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加班加点对于王晓林来说是家常便饭,即便是深夜,也可以常常看到他伏案写作的身影。回首以往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日日夜夜,对王晓林来说有压力、有辛劳、也有喜悦。他仍然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每当他拿起笔,眼前就浮现出无数鲜活的新闻场面、生动的新闻人物……

王兴寨:“我选择、我奔跑、我无悔”

从跨进宣汉县委宣传部的那一天算起,王兴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经11年有余。对他而言,时间越长,与新闻工作建立的感情愈深,心中的信念也更加坚定: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

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一份奉献。在2015年"6.25"洪灾中,宣汉县城滨河路、下城壕、王家坝、西门操场等多条街道进水。灾情就是命令,王兴寨和新闻股的同事立即进入迎战状态。每天到一线采访、赶稿子、再到一线,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连续几天没有回家,其实,此时他自己的家人也已被洪水围困。几次到西门长安街一带采访灾情,路过家门时,他只好抬眼望望。对于这些,支持他工作的妻子选择了沉默和理解。当妻子冒着大雨给他送衣服,出现在单位门口时,他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一种忠诚。有一年的8月份,宣汉县上峡乡将军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当晚11点,接到采访任务的王兴寨,直奔事故现场。午夜的乡村万籁寂静,崎岖的山路让人无法入睡,越野车艰难地行驶了近2个小时,王兴寨和同事才到达事故现场抢拍救援画面、了解相关情况。在井口,他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不眠之夜。在“走转改”活动中,王兴寨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2016年,全国牛业大会在宣汉县召开,为了在当晚能及时发出新闻,他和同事一边吃泡面一边听同期声、写稿子,经过3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按时将稿子赶出来,确保了新闻按时刊发。

正是对宣汉这片厚土的热爱,正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挚爱,让王兴寨执著地投身到新闻宣传事业。今后,他会更加努力,身到心到走基层,贴近贴心转作风,精心用心改文风,做一名与132万宣汉人民一起“奔跑”的新闻宣传工作者。

陈本强:工作没有捷径,成功没有运气

“工作没有捷径,成功没有运气,唯有态度决定一切。”这是陈本强笃信的一句话。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之前,他在教坛辛勤耕耘十四载,期间,他同孩子们一起嚼过冷饭团,同农民伯伯一起插过秧,同留守娃一起放过牛,给生病的老奶奶抓过药,给贫困儿童买过学习用具,给灾区的朋友捐过款,这些点滴经历激励他一生勤勉、发奋工作。

遴选至万源市委宣传部工作后,陈本强通过领导引、专家讲、同事点,快速融入集体、胜任工作,现已成为市委报道组和市委外宣办的骨干力量。他撰写的《解开秦川锁钥》《发扬“红军精神” 万源打响脱贫攻坚》《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农合再保险 万源9万农村困难群体享受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发扬红军精神 干出发展加速度》《千年荔枝古道有望申遗 传唐玄宗为杨贵妃所建》《达州14岁女孩替父还债 照顾胞弟和患病母亲》等200余篇稿件在《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经济日报》《精神文明报》《成都商报》《达州日报》等媒体显著位置刊发,进一步向外界宣传了万源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和经验做法。

此外,陈本强和单位同事并肩战斗、共同努力,先后完成30余项市内重大活动宣传方案和氛围营造;设计大型活动户外宣传栏、图片展以及短信采编发送;完成万源市“十佳美德少年”以及“年度感动人物”候选人的事迹采写;积极联系对接域外媒体,做好媒体接待、宣传策划和信息报送工作;做好《万源新风》杂志“时政·新风语”编辑工作等。

在会上,邱一彪、赵明阳、谯继、郑景瑞4位社区记者荣获“达州日报社2016年度优秀社区记者”称号。2014年2月,达州晚报面向全市公开征集社区记者。经过筛选,30余名热爱新闻写作的市民成为达州晚报首批社区记者。3年来,广大社区记者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关注身边的各种新闻,深入社区大院、街头巷尾采写报道。他们的文字朴实,感情真挚,先后在达州晚报刊发新闻稿件数千篇,其中不少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社区记者已经成为达州晚报一道靓丽的风景。

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以此次通联工作会召开为契机,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将不忘初心,回应人民期待,以千钧之笔、多维镜头,记录、呈现达州发展壮丽征程,在接力奋进、砥砺前行的道路上彰显时代作为和使命担当!

新闻推荐

以高度使命感责任感 抓好抓实重点项目民生实事 郭亨孝主持召开重大项目及民生实事专题会并讲话

郭亨孝主持召开重大项目及民生实事专题会并讲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