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给父亲的信

齐鲁晚报 2017-03-09 00:00 大字
□徐洁

最近,一向低调的作家麦家突然火了,他写给儿子的信《致信儿子》被称为2017最美家书。其实,在《致信儿子》之前,麦家还发表过一封《致父信》,读来更让人动容。这是一封儿子写给故去的父亲的信,讲述了一个不懂得给予爱与肯定的父亲,一个生长在残酷管教下极度缺爱的儿子,一段宽容与原谅来得太迟的父子情缘。

少年麦家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12岁那年,因为同学骂父亲是“反革命”、“牛鬼蛇神”,他与同学打架,被打得鼻青脸肿。不明就里的父亲只当麦家又在外面调皮,当着同学父母的面狠狠地扇了他两个大耳光。

在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里,麦家回忆了这段泣血的经历:“父亲,是的,虽然您以前多次打过我,可这一次真把我打伤心了。我心窝里插了一柄刀,怎么也拔不出来!您该知道,就是从那以后,我变了,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孩子,不爱出门,不爱出声……”

从此直到35岁,麦家对父亲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离开他,要用不敬来反叛他、惩罚他。二十多年,父子之间只有冷漠、对立、敌意,甚至,麦家从12岁起就再没有叫过一声“父亲”。直到父亲八十一岁,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生离死别的麦家决定原谅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因老年痴呆症认不出儿子了。

许多自媒体会在麦家前加上两个字“叛逆”,好像以麦家的追悔而告终的这段父子情是因为麦家年少不更事。然而,我更心疼少年麦家——一个为维护家族荣誉被欺负的孩子,想寻求父亲的庇护却遭到更毒的打,孩子的天都塌了!

那时,如果麦家的父亲哪怕什么安慰的话都不会讲,只是给儿子一个有力的拥抱,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相信儿子没有故意惹事儿,可能,就不会有麦家心中长达二十多年的痛和恨,不会有父子二十多年的形同路人。

再来听听,麦家挨打时,母亲的“安慰”是不是很熟悉:“天下哪个孩子没挨过打?”“孩子都是被打大的,就像婴儿都是哭大的。”“爹打你是疼你爱你啊,不想让你被外边人打啊。”

我们常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爱的含蓄、深沉甚至严厉。我们在这样沉默的“爱”中长大,再用同样的模式对待我们的孩子,以为孩子自然能从愤怒中剥离出期待,从贬低中剥离出激励,从打击中剥离出爱。真的如此吗?

记得电影《灵异第六感》结尾有个情节:主人公小男孩有见到故去的人的能力,有一天,他替已经去世的外婆转达给妈妈一句话,妈妈曾在外婆的墓前苦苦求索:“我有没有让你感到骄傲?”外婆现在给出的答案是:“每一天。”妈妈泪如雨下。

不想在年老后,被孩子报以冷漠和暴躁,就收起今天的面目狰狞,像个有教养的人一样,柔和地表达我们心中真实的喜欢或者不满,给予我们的孩子更多的信任、爱与肯定。

新闻推荐

2016年检察机关成功追回44名潜逃境外贪官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刘奕湛)记者10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16年,检察机关从19个国家和地区劝返遣返、引渡、缉捕潜逃境外职务犯罪嫌疑人44人。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44...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给父亲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