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探秘高墙内的“藏蓝玫瑰”

黄海晨报 2017-03-10 12:26 大字
本报记者 管玉杰 通讯员 王猛 王裕奎

当市民把所有目光都投向女性时,我们带您走进“高墙”,认识一群不一样的“玫瑰”。

她们身穿藏蓝制服,有着令人艳羡的职业称号。

因为工作性质,她们不得不守在电网高墙内,日夜与羁押人员为伴。

3月7日,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城西的日照市看守所。这里正羁押着数百名在押人员。

平静的高墙内,30名女民警分布在不同岗位上,担负着收押、监巡等重任。

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看守所的工作不过是“一看二守三送走”。

而三年前曾在交警工作的副所长马先军却这样说:“守好一群有思想的人,很不易!”

高墙之内,她们每天干什么?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跟随记者,一起来探秘———

■收押中队———

守住看守所的“第一道”大门。

随着“咣”一声沉闷的声响,当由武警把守的A门关闭后,在仅够两三人转身的狭小的空间里,通往监区的沉重B门慢慢推开。

这就是“传说”中的AB门。

这是看守所里真正的“大门”,由此相隔,两重天。

眼前忙碌的女子们,便是收押中队的“铿锵玫瑰”。她们肩负着新收、提审、会见、投劳、释放等一项项繁琐的工作。

每天,她们要应对民警、法官或检察官的提审,律师、家属的种种会见,或进或出人员的登记出入。

每天,她们需要用烂熟于心的知识,迅速判断从窗口传来的每一个要求是否合法;需要准确地核对每一份从窗口递进来的证件文书,然后迅速做出相关回应。

她们很忙,以致于似乎每个人说话的语速和动作都要比普通人快。

指导员高媛噼里啪啦的一通介绍,竟然我们五六个人的听力都没跟上她速度。

过节了,拍张照片吧!

迅速坐下的高媛旋即又站起来大声叫停:有个女协警警容还不够严整!

细致,体现在工作中的每时每刻。

300多名正在走着各种法律程序的在押人员,牵涉的手续千头万绪。

而她们,需要利索并细心地把好每一道关,守住法律公正和监所安全的“大门”!

■女子中队———

她们是“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还是关押人员生活和心理上的“保姆”,每天,她们用自己心里的阳光,去照亮黑暗中前行的人们。

这里羁押着来自全市的女性犯罪嫌疑人。由6人组成的女子中队,就肩负着对她们的日常监巡、管理教育、心理疏导、法律知识讲解等工作。

采访时,这里正关押着数十名女性。她们中,有曾轰动一时的棒杀学生案、掐死孙子案等重点案件人员。

队长韩霞:“重案人员思想往往很不稳定,需要时刻密切关注。”

在她7年的记忆中,最长的在押人员在这里住了三年多,还曾有一个精神半失常、大小便失禁在押人员,住了一年半多。

死亡不可怕,但等待生死判决的日子,最是煎熬。

韩霞还记得,两年前,这里来了一名把丈夫杀死后肢解的嫌犯,明知杀人必须偿命,女子失去了任何求生欲望,几乎不吃不喝,不与任何人交流。

当了解到其家有一儿一女后,韩霞和同事一起买上书包日用品,利用休息日去了她的家。

亲情是濒临枯萎的生命中的甘泉。

看着民警拍回来的儿女照片,女子泪流满面,她开始鼓起勇气面对现实。

同样工作了7年的指导员代春红,也有着颇为自豪的回忆———

曾有一名刺了丈夫20多刀的莒县女子,每每谈话,一开口就哭。

初中没毕业的她,因为生了女儿,一直不受婆家待见。后来丈夫有了外遇,且生下男孩,女子每日更是忍气吞声。没有工作,经济不独立,需要看丈夫脸色度日。

持久的忍耐终于火山般爆发了。

代春红清楚地记得,女子内向,不愿说话。

她们便开始了反反复复交流、开导。

当女人碰上女人,爱的感化和关怀,是永不过期的良药。她们深知,让每一个在押人员用积极态度对待生命、认罪悔罪、改过自新,是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无期徒刑判决后,这名走出看守所的女子向民警深深地鞠躬说,“这么多年,只有你们把我当人看,谢谢!”代春红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骄傲。

■“女狱医”——

每一双从铁窗内伸出的手,都需要医治,需要守护。在她们眼里,无所谓高墙。

“301监室,有人发烧!”

听到监巡民警报告,医务室快步走出两名身穿白大褂的女子,奔向监室。

测体温,查看病情,折回医务室配药,再折回监区打针……

这就是传说中的“女狱医”,专门守护高墙内在押人员的健康。

正在值班的是大夫袁方和护士梁菲。

去年3月,通过考试,袁方由一名妇幼保健院大夫转到市看守所工作。

同样是大夫,高墙内外,却大有不同。

“给这里的病人用药,不能留药,必须现场监督服下,一日三次,要跑三趟。”

“除了日常料理,还要格外注意甄别。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会装病。”

“平均每天要看100多个病人,什么病都要懂……”

在这里,大夫没有分科,她们需要负责起每一位在押人员的各种病情。

在这里,她们不是坐等病人上门,而要不停地奔波在监区里,且保证24小时随叫随到。

而遇到在押人员大病,必须住院治疗时,大夫们又变身为“家属”,24小时陪护在床前。

就在记者采访时,301监室的男子被查出高烧39.5°。

梁菲透过监窗,熟练地挂上吊瓶,用自己温暖的手,握住从铁窗内伸出的冰凉大手,轻轻拍打找血管,准确地扎针输液……

每一双从铁窗内伸出的手,都需要医治,需要守护。

在她们眼里,无所谓高墙,生命也没有高低贵贱。

■监控巡视中队———

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们都是在紧张忙碌中度过的。她们深知,既要守护秩序,更要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安全。

数十个屏幕清晰地显示着监室内的各个角落,记录着在押人员的一举一动。这些监控与市局、省厅和公安部直接相连,在押人员的生活起居,都在监控之下。

屏幕前,民警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这里是监控巡视中队,负责24小时无间隙监控监督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正在值班的,除了一名男民警外,还有女民警李玲玲、齐小芳。

“不仅看监控,还要每20分钟去各个监室巡视一次。”

李玲玲告诉记者,巡视,不仅是检查监督,也是提供服务。“每个在押人员有什么需求,我们会第一时间了解,再转达。”

简单的话语,却难以表述复杂的事务。数百名在押人员的一举一动,一需一求,那该是多么繁杂。

齐小芳还记得,两个月前的一次夜间巡视,她突然发现一名在押人员正抽搐。

每一名在押人员入所时,都有着详细的信息记录,包括疾病,以便有针对性地管理。

“来的时候她没说自己有癫痫病,我们起初以为这是故意的,仔细观察才发现,确实是癫痫病发。”

假装生病,在看守所内,民警们对这种伎俩,有着高度警戒。

迅速呼叫医务室,紧急救治!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而这些,对于90后的齐小芳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管教中队———

拯救、引导,是法律不遗余力的追求。

看守所的职责,不仅在看守,更要管教。

在法律设置的每一个环节,拯救、引导,是不遗余力的追求。

管教中队承担的,就是管理教育工作。

正在值班的女民警高烨,就是每天要把这些谈话教育内容等繁琐的事务记录下来,输入电脑,存档或上传下达。

繁杂的事务,几乎无从谈起。她每天最欢喜的,就是录入教育谈话内容。在这里,她能听到在押人员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心灵……

高墙之内,她们是威严的执法者,又是温柔的守护者。封闭的环境内,她们用女性的柔情和阳光,感化着每一个走上歧途的心灵。

她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新闻推荐

四爷,一路走好!

四爷走了。四爷得的是不治之症,不得不走啊!四爷,三哥送你来了!在送其上路之际,我悲由心生,泪雨滂沱,仰天呼号:“四爷,一路走好!”声音沙哑而悲怆。苍天大地听到了,悲恸的送行亲人听到了,四爷,你听到了吗?苍天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