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如今,养生馆等保健场所在许多城市并不鲜见,到养生馆做美容、按摩已成为时下广受青睐的养生保健方式。然而,《工人日报》记者连日实地走访发现,许多养生店虽然挂着“养

安徽工人日报 2017-01-11 10:01 大字

   

如今,养生馆等保健场所在许多城市并不鲜见,到养生馆做美容、按摩已成为时下广受青睐的养生保健方式。然而,《工人日报》记者连日实地走访发现,许多养生店虽然挂着“养生保健”的招牌,却做着“问诊治疗”的事儿:足疗店兼做推拿、刮痧、拔罐,美容店兼营排毒、养肝,还有许多在住宅公寓内的养生店给客人针灸、暖宫……

根据有关规定,诸如针灸、拔罐等项目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专业技能,而且提供服务的场所也要有相关的资质。但记者发现,很多养生馆一线从业人员未经过正规培训,甚至还有一些无医师资格证、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无卫生基本保障的“三无”小店。这些问题不仅会让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还可能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可拔罐针灸的美容院

“你气血两虚、脾胃不和,适合做一下我们这儿的针灸加艾熏套餐。”“我们这儿除了基本的面部美容还有中医经络疏通、拔罐刮痧等项目”……近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访北京多家养生馆发现,几乎所有走访的店面都有养生保健项目,一个个美容会所被包装得更像是中医味十足的“医疗场所”。

在望京一家号称高端的SPA会所,记者询问:“美容师是否有做拔罐的资质?”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使用的气罐没有明火,而且我们的美容师都在公司总部经过一周培训,这个你完全可以放心。”据了解,在这里做一整套个疗程下来,需花费元。

而在北京市建国路某公寓内的小型养生馆则推出颈肩、乳部、暖宫、脾胃调理灸加经络按摩任选其一的元套餐,做活动仅需元,这是新顾客体验价。穿白大褂的张姓“医生”告诉记者,做这种中医理疗在上班族中很普遍,对于治疗职业病、调理女性身体都有明显疗效。

而记者在这些养生馆附近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他们大多数都告诉记者,自己经常会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去做个足疗或者按摩放松一下,偶尔也拔罐刮痧,但从来没看过工作人员的资格证书。他们认为,刮痧、拔罐和针灸很简单,不需要有专业资质。

“简单”的服务可能暗藏风险

那么,这些服务项目果真有消费者认为的那么“安全”、不需要专业资质吗?记者查阅了一些媒体的报道发现,近年来因为在养生馆“调理”反而影响健康的案例常见诸报道。

广东省深圳市的罗女士为生二孩,在小区门口的养生馆进行艾灸治疗半年后发现浑身乏力多汗,去正规中医科就医被告知是过度艾灸,热迫汗出,导致全身火热耗气,影响了健康。兰州的一名女大学生为了治疗,经人介绍到一家养生馆扎针。没想到,后来自己却被治成了神经损伤二级轻伤。更有甚者,安徽一名岁的硕士研究生为治疗脱发,4个多月内服下5.9斤何首乌,结果导致肝脏衰竭去世。

实际上,根据原卫生部的规定,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在疾病诊断基础上,按照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的中医推拿、刮痧、拔罐等项目被认定为医疗行为,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

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目前就职于北京某医院的刘红玉医生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养生馆常见的拔罐、针灸等项目,需要从业者具备医师资格证,而且这些项目并非普通消费者所认为的毫无危险,风险可能会很大,所以做这些项目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多头管理反导致监管空白

据记者了解,许多养生馆是无医师资格证、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无卫生基本保障的“三无”小店。那么这些“三无”小店为何越开越多却无人管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养生馆打起了治疗牌说到底是他们盯住了消费者的钱袋子,但目前该“盯住”他们的监管之眼却有些缺位。

社会养生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受卫生、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然而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国务院年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未将***和养生馆列入公共场所之中。也就是说,***和养生馆不属于卫生监督部门监管,不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而这些***和养生馆持有《工商营业执照》,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谁办证谁监管。可在实际营业中,保健养生馆一旦出现超范围经营,很少有人去监督,这让经营者钻了空子。

据了解,卫生部门按照有关法规只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美容院卫生条件与设施等方面进行监管。就中医养生项目而言,卫生部门只负责拔火罐等工具的消毒情况而核发卫生许可证。工商行政部门只是针对是否合法经营进行监管,负责核发工商营业执照,并就经营范围进行监督。质监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则负责对美容院的产品进行监督。因为缺乏标准和制度来认定谁可以做保健服务,什么样的机构可以经营哪些项目,这些部门在监管中难以实现无缝链接,最终给无证“中医保健”可乘之机。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应尽快明确***和养生馆的监督部门,加强对养生馆的监管,并且以更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保健市场,对不符合规定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新闻推荐

   

国内餐饮外卖平台在经历了粗放式生长后,目前正逐渐回归理性,同时被催热的还有外卖送餐员行业。 有关行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目

本报记者吴凡摄国内餐饮外卖平台在经历了粗放式生长后,目前正逐渐回归理性,同时被催热的还有外卖送餐员行业。有关行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外卖用户已经突破1.5亿,月平均工资近元的外卖送餐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