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营销到底消费了谁
????罗尔接受采访(资料照片)
月日,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文中称深圳媒体人罗尔5岁的女儿罗一笑患有重病,医疗费高昂,心急如焚的父亲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卖文救女,每转发一次文章,便会为罗一笑多筹一元钱。感人的文字牵动着所有网友的善心,仅一天文章的赞赏额就高达多万元。
然而很快,就有网友指出此次事件完全是炒作,有专门的幕后推手“小铜人”在背后营销。罗一笑的医疗费也并不像文中所说的那样高昂,并且罗尔也在东莞和深圳有三套房产。随着事件的渐次披露,原本的温情戏码转眼成了闹剧,一时间舆论哗然,网友纷纷感叹善心被利用。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公益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以患病为由在公益平台上发起募捐,然而在西安,类似罗一笑事件这样的“骗”捐并不少见,大都打着悲情的幌子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愈演愈烈却又如出一辙的悲情套路让网友不禁提出质疑,究竟是确有困难还是消费网友的爱心?是公益募捐还是营销策略?个人救助不受法律任何约束吗?
“悲情故事卖苹果”成朋友圈套路
“帮帮忙,自家的礼泉苹果,亲戚突发心脏病急需手术,家里两个孩子都在念书,只靠她一个人卖苹果赚钱,如今又生病住院,希望好心企业能大量收购苹果。”今年月初,孙先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看到以前同事小刘发的这样一条状态,并且还配上了苹果烂掉、亲戚住院以及小孩子的照片,向朋友圈里的人求援卖苹果。
因为和小刘以前关系还不错,孙先生立刻评论了一条给对方,并且把这条信息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里,希望可以帮助小刘把苹果卖掉一些。
很快,小刘就给孙先生回复说,“我姐有两个孩子,外甥女在读大学,之前通过微商,只卖出去了多箱苹果,小外甥还在上中学,然而姐姐又面临手术,如果苹果卖不出去,家里今年就没有其他收入了。”
还没等孙先生插话,小刘就接着说道,“苹果实在是卖不出去,你把地址给我,我给你寄几箱吧,反正苹果放下去也就烂掉了。”
孙先生见小刘这样说,只好和其他两位同事一起,买了十箱苹果,还在朋友圈、微信群里不停地帮助他卖苹果。
“小刘是礼泉人,家境一般,而且他说的特别可怜,卖苹果的钱就是他姐姐的救命钱,我们听了之后心里都挺难受的,反正一两百块钱也不多。”孙先生说,最后大家相继在朋友圈转发之后,很多熟人关系、企业都去买苹果了,很快苹果就卖光了。
然而令孙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苹果卖完之后,他有次尝试给小刘发信息,让他们都注意身体,小孩也要努力读书等等,却始终没有得到小刘的回复,直到有一天,他在大雁塔景区碰到了小刘一大家子,“非常开心的在逛景区,丝毫看不出来他姐生过病。”孙先生说。
于是他上去打招呼,并关心小刘的姐姐病情如何,手术做的怎么样,只见小刘憋红了脸,结结巴巴半天不说一句话,随便对付了几句就很快走了,只字未提姐姐的病情。“到了晚上,我再用微信跟小刘联系时,发现他已经把我拉黑了,当时就觉得是被骗了,他的姐姐根本没有生病住院,他们只是假装可怜把苹果卖出去。”孙先生觉得非常气愤,家里堆了五六箱的“爱心”苹果至今都没吃完,自己的善心却被这样无情的利用。“其实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买过很多次这样的爱心水果,几乎所有卖苹果卖猕猴桃的人家里都出事了,不是父亲瘫痪就是母亲绝症,苹果卖光了病自然而然就好了,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这都属于是欺诈。”孙先生说,这样让大家觉得很寒心,这样万一以后真的遇到家里急需钱的,大家都不会再献出爱心。
互联网募捐平台异军突起
与孙先生的遭遇类似,在西安读大四的魏巍(化名)也遇到过同样的好朋友发朋友圈募捐的情况。
今年9月初,魏巍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筹款的链接《恳请大家救救需要肝移植的母亲》,并且配上文字说,“这是大学同学的妈妈,的确身患重病需要用钱。”
魏巍告诉记者,他的大学同学叫做吴莹莹(化名),老家在湖南郴州,发文募捐称母亲肝脏衰竭,急需要肝脏移植,但高昂的手术费他们一家实在是承担不起。
在吴莹莹的求助文章里写道,“母亲一次又一次的转院、检查,最终确诊的结果是肝衰竭,医生说只有肝移植才有机会让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家人既开心又担忧,欣喜的是母亲的病可以说是有救了,但令人担忧的是,肝移植的手术仅前期的费用就需要多万元,术后排异期还要准备多万元,这对我家来说真的是天文数字。从母亲住院到现在本身已经花了多万元,东拼西凑家里已经一分钱都没有了。”
“她还发了很多张母亲在医院的照片,以及一些医院的诊断证明等等,同学之间都觉得非常可怜,我们每人至少都捐了元钱。”魏巍说。
魏巍转发的这条链接是一个互联网募捐信息发布平台,点开就能看到,“它的目标募捐金额是万元,已经筹到元,共收到个好心人的帮助,我一个人就捐了块钱,因为是高中同学的妈妈,应该不会是骗人的。”魏巍说。
然而事情过后两天,魏巍就从其他同学的口中得知,其实吴莹莹的家境并不像募捐文章里说的那样,父亲做生意家里其实很富有。魏巍顿时有种受骗的感觉。
“如果不是了解对方家里状况的,即便这样是在募捐平台上传病例和诊断证明,也无法确认是否这些人就真的需要帮助。”魏巍觉得非常气愤,因为元钱几乎是他半个月的生活费。
记者了解到,魏巍口中所说互联网募捐信息发布平台,是近两年来才有的一种个人求助的募捐平台,只要编辑需要帮助的情况,然后上传房产信息、医保报销以及个人垫付资金等信息,通过审核就可以进行筹款。
“但怎么断定一个人是否真的需要资助。”魏巍说,“对于这样的平台,信息是否真实,只有发布者自己知道,就算有审核系统,也未必就能断定真假。”
网络慈善让个人募捐成灰色地带
其实,孙先生和魏巍的遭遇并非个例,民间募捐的乱象由来已久,个人求助和公益募捐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
腾讯集团曾披露的数据称,年,万爱心用户在腾讯公益的平台上献出爱心,捐赠善款超过5.4亿元,共资助了家公益组织的个公益项目。为了规范互联网公益募捐行为,此前民政部已根据新《慈善法》的规定,公示了家网络募捐平台,包括腾讯公益、蚂蚁金服、轻众筹等都入围了白名单。
公示平台都作了“不代为接受慈善捐赠财产”的承诺,即平台必须保证募集到的钱直接打入慈善组织的账户,一分钟也不在平台截留,确保互联网募捐的安全性。但即便如此,这些互联网募捐平台仍旧缺乏有效的监管,让个人募捐成了一块灰色地带。
个人求助应遵循法律规范
那个人在互联网平台募捐个人求助就不受法律约束么?
陕西智冠律师事务所律师何睿认为,个人求助尽管不受慈善法的约束,但却依然需要遵循法律规范。求助者和资助者之间是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就是附特定目的的赠与。所以如果求助者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有意隐瞒事实的,会构成民法上的欺诈,资助者可以要求撤销法律行为并返还财产。
“慈善就是帮助无助的人,但它的前提是相关信息的公开和真实,互联网让慈善有了更为简单便捷的方式渠道,但对网络慈善这个新鲜事物,还应该给予积极引导和规范,而不是用欺骗来消费和摧毁公众的善心。”何睿说,我国的《慈善法》各方面都还在完善,但这需要过程,如果公众的善心被一次次的利用,那肯定会破坏中国还在构建的公益生态。
朋友圈里的悲情求助还能信吗?
罗一笑事件尚在发酵中,尽管靠微信赞赏筹得的.元全部原路退回到网友的微信钱包中,但最受挫的还是公众的善良。“再也不相信眼泪、以后不会再捐款……”不少网友都纷纷扬言不会再相信任何悲情募捐。
“罗一笑事件也好,靠悲情来装可怜达到目的也好,我认为这些人都没有达到需要大家去救助救济的程度。”孙先生说。如果类似这样的欺骗行为多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出现,我们还会相信会伸出援手吗?
何睿认为,慈善是现代文明的产物,网络慈善因为其便捷性、传染性,更是成为重要的慈善方式,但各个方面都还有待完善。“无论是网络慈善机构的审批、公示,还是相关条款的补充和完善,网络慈善的公众教育等都需要完善。”
“不仅如此,虽然法律对个人求助没有过多约束,但网络平台为个人发布的求助信息背书,平台就不能简单地承担风险防范提示义务就免责。”何睿说,尽管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但只要是依照法律法规、信息公开透明、审核严格的慈善组织,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信任。本报记者李梦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明)岁末年初,各类冒充电信、移动或银行等“积分兑换”诈骗活动开始抬头,昨日,省公安厅发布信息提醒广大市民:电信骗子往往使用改号软件将发送短信的号码设置为山寨官方服务号,以增加迷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