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有此一说 禁开“比惨大会”是理性纠偏

兰州晨报 2016-11-17 00:00 大字

近日,媒体报道了云南省内部分高校助学金申请会沦为“比惨大会”、学生很无奈的新闻。同一天,该省教育厅就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不得要求申请认定学生在公开场合陈述申请理由。

(据11月16日《春城晚报》)

助学金申请会沦为“比惨大会”,这番错乱景象,实在不免让围观者感伤。在此类场景中,贫困学生不得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自揭痛处,甚至为了博取更多同情还可能要被迫添油加醋一番。毋庸讳言,此情此景早已背离了“贫困生评定”的原本初衷,而彻底沦为以舍弃自尊、卖弄口舌来换取怜悯与利益的悲哀过程。正是鉴于此,云南专门出台通知强调“不得要求申请学生在公开场合陈述”,无疑算是一种及时的纠偏。

其实,很长时间以来,关于“贫困生评定”就未能形成一套尽善尽美的标准。一面是要确保评定的过程合理与结果正义,另一面则是要维护贫困生的自尊和隐私。如何在这两种需求之间寻求平衡,一直困扰着不少高校的管理者。但是,在长久的实践中,某些大学为了回避风险、撇清责任,越来越倾向于牺牲掉贫困学生的切身感受,来成就一种形式上的“公平正义”——让申请者公开陈述,就是由此衍生的恶果。

让申请认定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叙述遭遇,虽说是为了维护公开透明、引入外界监督,然而其在客观上却产生了某种示众、“示丑”效应。可以说,这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伤害。就此而言,所谓的公开评议,俨然变成了一次集体施暴。同学、教师们的“过度围观”,不可避免会给相关贫困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暗示,这无形间加剧了大学生群体的分裂与隔阂。

就此而言,高校评定贫困生禁开“比惨大会”,自然是势在必行。此举不仅是为了保护贫困学生最起码的自尊与体面,更是为了重新找回“贫困生资助计划”的人文初心。(然玉)

新闻推荐

市民微心愿 晨报助愿 贫困大学生患重病 无力承担医疗费期待帮助

病床上的彭嘉良。今年24岁的彭嘉良是安宁培黎街道培黎社区的一位居民,他家是低保户。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正在上大三的他突然被发现患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疾病,不得不退学治疗。尽管经过一段住院治疗,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