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黄河的大桥施工场面 河口附近的青石关隧道 黄河边施工队伍 兰州故事微信公众号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个早已深入人心的观点了。现代化的铁路,不仅代表着物资的运输

兰州晨报 2016-11-19 00:00 大字

讲述人杨楠 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当年跨越黄河的大桥施工场面河口附近的青石关隧道黄河边施工队伍兰州故事微信公众号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个早已深入人心的观点了。现代化的铁路,不仅代表着物资的运输便捷,人员往来的便利,更是将新观念、新思维带给人们。

兰州是西北重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兰州在西北交通路网中的枢纽地位无可替代。上世纪五十年代,天兰铁路的修通,推开了甘肃工业化的大门。随着汽笛的鸣响,大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急需的物资,也源源不断进入兰州。与之相伴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以及他们带来的新技术、新观念、新时尚。

天兰铁路修通后,铁路继续往西延伸,兰新、兰青铁路也陆续建成。兰青铁路,起自兰州河口南站,向西延伸,然后横跨黄河,多次越湟水,抵达青海西宁,后来又延伸到格尔木。这条铁路是在国家二五计划时期修建的。它也是铁路通到兰州后,从兰州向西延伸的兰新铁路之外的又一条铁路干线,和兰新、兰青、包兰铁路,构成了西北铁路网骨架。时至今日,它们依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修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要跨越水深10米的黄河,的确不易。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被湮没的往事——兰青铁路修建记。

虎头崖,公路铁路交错,施工要夺路而行

这是件差不多发生在60年前的事情,如今当年的建设者大多已经辞世。要了解当年的修建细节非常难。幸运的是,我在搜集甘肃地方的图书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些建设者留下的资料。这样,我们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能够了解到一些当年的人和事。

路从河口南开始,河口是兰州西面的水旱码头,也是一个岔路口。从这里经永登到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也可过享堂峡,抵达青海。兰新、兰青铁路就是在这里分岔的。兰青铁路现在人们多指兰州到格尔木的铁路,实际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兰青铁路并没有到达格尔木,当年施工把它称为兰青铁路河西段。

修建时,这条铁路在刚出河口就遇到了挑战。兰青铁路从兰新铁路的河口南站出发,沿着黄河到达家川,然后经过青石关、若连村、平安村、虎头崖等地方,还要经过八盘峡、老鸦峡、大峡、小峡等地势险要的峡谷区。这些地方在解放前就以地形险要而闻名。尤其虎头崖更是一个咽喉。抗战时期,为修建甘青公路,西北公路局动员西固柴家台的石匠,用钢钎和炸药,一点点地在石头悬崖上开凿拓宽了公路。施工艰险,有5名柴家台的石匠因意外事故而遇难。

修兰青铁路的时候,虽然比修甘青公路晚了20多年,施工条件大为改善,但力量依旧很弱,解放时青海只有14辆汽车,能跑的只有4辆。到1958年8月,修建兰青铁路时,青海才有4000辆汽车,可见,施工设备是多么的匮乏。很多峡谷地带,施工难度极大。如虎头崖铁路要在公路的间隙中夺路而行,不仅人员无法展开,施工器材运输难度也非常大。同时,负责兰青铁路施工的是新组建的西宁铁路局,施工的技术力量,因大批新人的加入被稀释了。

这些因素,直接增加了兰青铁路的施工难度。

黄河水深十米,修建桥墩,成了一个挑战

从河口到西宁,黄河、大通河、湟水是绕不过去的。最大的挑战自然就是黄河大桥。其他的进入青海的门户——大通河大桥,也是挑战。而铁路要顺利抵达西宁,还要在湟水上修建八座桥梁。这些都是重点工程,是铁路能否按时通车的关键。

很快,人们就为修建黄河大桥发生了争执。啥争执呢?要不要在汛期施工。

兰青铁路河西段全长157公里,工期要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要通车,必须要抢工期;难题是铁路要过黄河,就必须在汛期施工,这是非常大的挑战。那时的黄河不像现在,上游有几个大型水电站,可以调节洪峰。此时,刘家峡水电站还没有修好,夏天黄河中水势汹涌,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架桥,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技术和设备。显然,当时只具备了勇气。

不过,在那时的大环境下,工期只能提前,不能推后。咋办?多次争论后,干部和技术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充分利用洪水的间隙,西北地区的河流流量流速受降水影响波动大的特点,集中各路的精兵强将,避开大雨天突击施工。这样,尽最大可能避开了洪峰给施工带来的不便。

跨越黄河的大桥长240米,有7个桥墩,最大的地方水深10米,水的流速也非常快,达到3.9米每秒。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施工的呢?

施工队伍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从三四十公里外的施工点上调来一批精兵强将。那时,车辆少,人员进入工地,只能徒步。从技术上说,也有许多难题要攻克。这不,施工不久就遇到麻烦。

修建大桥,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在河水中下入沉箱,制作沉井。所谓的沉井,就是将沉箱一层层摞起来,在河流中构成一个井,再抽干沉箱内的水,堵塞缝隙,就可以施工了。这个原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干起来,却并不容易。这不,在修建黄河大桥五六号桥墩时,就遇到了麻烦。黄河水深10米,流速也很快。在这样的水文环境下,再加之施工队伍比较年轻,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现在,这些事情似乎是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事。在过去可不一样,讲究群策群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集中起来,在黄河边开了个“诸葛亮”会。这个会一开,呵,真有效果!人们琢磨了一个办法,采用了一种水下封闭压浆防水法,有效地解决了沉箱渗水的问题。原先要15台水泵排水,现在只要一台小水泵就够了。这会开得真值。

就这样施工人员克服了重重难题,最后提前完工。这座黄河大桥前后花了一年时间,汛期施工占了四分之一的时间。有人测算过,如果按照避开汛期洪峰的办法施工,工期要整整延后一年时间。

大通河大桥,只有三名电焊工,该如何完成任务

那是个激情飞扬的年代。人们为国家无私奉献,忘我劳作。随着国家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大批新人充实到了施工队伍中。可是这些人,多是没有施工经验的农民,或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在大通河大桥施工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大桥开工的时候,仅有30名起重工,而钢筋工只有2人,电焊工则仅仅3人。这点技工是无法完成施工任务的,咋办!

还是群众的力量大,白天上班,晚上上培训班,老的技工也要求兼顾多个岗位。但培养一个合格的技工是非常难的,不仅有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好在那时人们奉献意识极强,师傅无私教授,学生昼夜加班学习。有个叫张学林的临时工在6个月内就学会了11种操作技术,还成了施工能手。黄河大桥工地也有一个叫卢桂兰的女工,开工时还是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等大桥建好后,已成了一个熟练的电焊手。

在那个年月里,人们对铁路的渴望是今天人们无法理解的。铁路通了,如一缕缕春风,吹开了闭塞的山乡。“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必须的。

文/图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新闻推荐

川师大白银籍学生被害案开庭 死者家属不认可被告患抑郁症及自首情节 凶手悔罪三请法官不要“心慈手软”

庭审前,遇害者生母张朝花在法庭前。(知情者供图)兰州晨报讯(记者赵野)“滕某请求法官不要对他心慈手软,该怎么判怎么判,他说了三次。”11月21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川师大白银籍学生杀害同乡室友案在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