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南开大学2016级 李清颜圣人远去 思想永存

大江晚报 2016-11-12 00:00 大字

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屡屡被录入语文课本中,但那终究只是冰山一角。在这个假期,我翻开了这部儒学的大成之作,追随着千年前圣人的脚步,去体会他的言论,触摸他的思想,感受他的时代,“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不同于当今的一些专业类著作,《论语》始终未曾专于某一领域,而是着眼于多个方面,却在叙述时多而不杂,大而不空:小到个人德行、学习习惯,大到治国谋略、帝王权术都有提及。使得无论是何种身份、何种地位的人都能够从中有所感悟,当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关注点。

于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关于孔子日常琐事的记载,这些记载甚至有一些都不能算是正面的,但正因如此,反倒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孔丘。如《述而篇》中,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明显违背礼的规定,孔子却说他懂礼。由此可见,孔子囿于宗法等级制度,即使内心不赞同,有时也会选择让步。这样一个恪守仁义礼智信而亦会自身出现矛盾的孔子远比被高高供奉于庙堂之上,受人景仰的大圣人更让人感到亲切真实。

《论语》这本以言论为体,以仁义礼,民本为魂铸成而流传至今的儒家巨著,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其中思想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但无法忽视的事实是当外来文化冲击时,我们那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被冲淡了,甚至被打上封建愚昧的烙印。这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悲哀。

“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一系列问题,似乎孔圣人早就给出了答案。在《论语》中,“温故而知新”颇有让人与时俱进的意味。怎样与时俱进?创新!如何处理儒学传统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的矛盾? 如何让儒学适应当代社会?同样需要创新!对待传统儒学我们不应再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而是结合当下实际,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当然,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意识层面,更该着眼实践,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中国味的精品国学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学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带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被开发出来,“儒学热”“国学热”浪潮此起彼伏,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走向世界,各种文化名人故居景点更是搞得热火朝天。不过,也出现了一点过犹不及的势头,有许多以推广国学文化为皮,以谋取商业利益为肉的“残次品”混入其中,国学经过层层包装变了味,成了商人的摇钱树,着实可愤可叹。

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对于国学的继承与开发,我们要把握好那个度。学贵力行,学习圣贤文化,不仅是理解它的道理,接受它的思想,更要将圣贤的智慧与哲思运用于社会实践中,把人文的种子播撒华夏大地,植入我们的一言一行,共同开创一个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而又开放包容,民主和谐的古今文明,中西文化相交融的礼仪大邦。

新闻推荐

误工费及残疾赔偿金 如何计算

咨询:朱女士,现年62周岁,2016年1月13日,骑电动车回家途中,被一辆现代跑车撞伤。随即被送往弋矶山医院治疗,住院时间共计62天,同时出院时医生建议休息6个月再上班。事后经交警部门认定为驾驶员廖先生承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