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扶贫更需精神脱贫

宣城日报 2016-10-25 00:00 大字

前不久,笔者在村走访,一位40多岁单身汉躺在靠椅上,在树荫下纳凉。他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低保户。问其家中困难时,他说,6月底,工厂效益不好,厂长以他干活效率低而被婉辞在家待业。后来,笔者安排他到村里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务工,可他以路途远而推辞。其实,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好逸恶劳,安于现状,缺乏致富的决心和动力。所以,扶贫更需精神脱贫。

当下,***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慰问困难户时,包保单位和个人给予最多的就是钱和物。但笔者以为,脱贫致富,给予物质帮扶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外力,根本还要靠其自己,靠劳动、靠技术,靠致富的决心和勇气。输血不如造血,给予物质进行输血只是暂时的、应急的,只有帮助掌握一技之长进行造血才能长远,只有其自食其力才能解决贫困问题。

精神脱贫应多开展。去年底,笔者就见一位衣衫褴衫的老人在穿戴整洁女子的搀扶下走到某村里,要求村里为其办理低保,理由是老人七十多岁,没有收入来源,三个女儿均外嫁,管不了家里。让人吃惊的是老人是女子的母亲。女子质疑,村里凭什么不把国家发的低保钱给困难户,此人不是个例,在农村像这样的例子时有发生。如何扭转这种局面,需要相关部门大力宣传“精神脱贫”,让贫困人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这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前提。邀请村子里脱了贫的村民宣传自己脱贫的故事,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落实惠民政策,切不可让不该享受政策的人享受政策,从而让人曲解政策。

物质扶贫只是解一时之困,一时的困难要解决,长远的生活保障也要保证。在扶贫工作中,要让贫困户明白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馅饼也不会空降。要让贫困户真正理解一技之长才是生活之本,只有劳动才能从根本上拔除贫困的根源。

新闻推荐

“小饭桌”不小

近年,紧邻中小学附近居民小区内,兴起“小饭桌”、“接送站”、“辅导站”等托管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无法按时接送孩子家长的燃眉之急,同时还增加了就业。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小饭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