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化强市迈出铿锵步伐

合肥日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图为

href="https://m.yybnet.net/hefei/"

target="_blank">合肥市民在进行千人秧歌表演。

记者 张大岗 摄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文化不断浸润。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指出,经济合作手拉手、文化交流心连心,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近年来,我们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时代进程中,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既注重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又注重城市文化品格的塑造,文化体制不断创新,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文化民生显著改善。

时代在前进,人民在召唤。

加强“文化建设”,合肥在唱响时代主旋律、汇聚发展正能量的同时,树立起了自身的文化自信。

这五年,合肥主承办了一系列“国字号”的会议和活动,全国文化惠民消费季试点活动、全国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及机器人世界杯、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等,每项活动都有声有色。

这五年,合肥获得了一系列“国字号”的荣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幸福城市”、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等,每项荣誉都弥足珍贵。

这五年,合肥推出了一系列产生全国性影响的成果,传统庐剧《秦雪梅》登上央视新年戏曲晚会,中央文明办向全国推广合肥市“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经验,等等,每一项成就都令人自豪。

五年来,合肥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挖掘历史名城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艺精品创作,大力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强市”建设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围绕导向,让文化建设惠民育民

2013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美术工作会议上,亚明艺术馆因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中表现优秀,获得文化部表彰,成为全国7家受表彰的美术馆之一。

谈到此次获奖,亚明艺术馆馆长陆小和说,这次获奖很不易,充分说明合肥的美术馆藏作品有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品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始终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有活力。

这五年,合肥市着眼于标准化、均等化、便利化的要求,不断完善覆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市级层面,陆续建成开放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刘铭传故居等一批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

在县级层面,大力推进“两馆一场”建设,确保在2017年底实现新建场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改扩建场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乡镇层面,建成87个综合文化馆,实现“乡乡有站”的建设目标,等级站率达100%。

五年来,合肥市广泛开展全民文化活动周、大学生文化艺术季、青年歌手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基本形成了“贯穿全年、覆盖全市、各方参与、立体交叉”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今年,合肥市又精心策划开展了全市基层文艺调演,开启“春之舞、夏之乐、秋之艺、冬之歌”四个篇章,用文艺的力量来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

拉高标杆,让精品文艺树立自信

文艺精品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高度,最能彰显一个地方的文化自信。

9月5日,记者来到市书画院,一幅巨作正在这里绘就、成型。

“这幅画长600多米,高14.6米,倾注了20多位省市画家心血。”在一幅待完成的画作面前,市书画院院长廖新介绍,该幅画作不仅囊括合肥全部主要景点,而且将成为合肥城市发展的见证。

近年来,合肥市把精品创作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成立艺术工作组,加大资源投入力度。设计了“十个一”工程,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初步统计,仅2015年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1个。

围绕重大主题创精品,合肥市围绕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编创《信仰的力量》文艺晚会、举办《英雄颂·黄河魂》音乐会;围绕“五一”、元旦等重大节日,精心策划了《劳动者之歌》、《光荣与梦想》主题晚会。这些节目精彩演绎了合肥故事、合肥味道、合肥变化。

这五年,合肥市突出地域特色创精品,大力实施庐剧振兴工程,新编大型庐剧《东门破》,入选第二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精品大戏”。《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等庐剧,赴上海、武汉、绍兴等地展演,传播合肥文化。

五年来,合肥戏曲爱好者带来了京剧、黄梅戏、越剧、豫剧、傩戏等多个外地戏曲剧种,在罍街茶馆、1912天仙配大舞台等地展演,让戏迷们过足了戏瘾。

加快转型,让文化产业腾飞起来

适应新常态,抢抓“调转促”。

过去五年,合肥市大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形成了以数字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智能语音、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新兴文化等七大门类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文化企业法人数达18000余家,11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巩固产业基石。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投资力度,2015年达到355亿元,占全市现代服务业投资总额的11.7%,占全省文化产业投资总额的1/3。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15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个百分点;投资项目391个,同比增加52个。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产业园区(基地)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7家,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企业,涵盖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等多个门类,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今年8月,合肥市成功申报

href="https://m.yybnet.net/anhui/"

target="_blank">安徽省创意文化产业合肥基地,成为安徽省首个创意文化产业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基地有规上及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141家,在建、续建43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文化项目。今年1~7月份,基地完成创意文化产业产值270亿元,税收7.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1亿元。

五年来,合肥市以“文化+”为引领,深化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突出抓好环巢湖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组织环巢湖最美景点评选宣传活动,围绕环湖十二镇策划开展系列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编制环巢湖文化旅游长期规划,十二镇十八景呼之欲出……一系列景点的打造,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彰显了城市特色。

抓住关键,让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化发展活力,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实现。

按照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的要求,合肥市研究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47项重点任务,其中20项属于在全省“先行先试”的举措。

这两年,市委宣传部对照改革“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攻坚克难,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要求,合肥市起草新闻传媒企业集团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暂行办法,把社会效益比重提高到50%。按照社会效益第一、两个效益统一的要求,健全国有文化企业考核机制,完善国有文化企业综合效益考核体系。

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积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集中对123项行政权力进行了认真梳理、清理,精简了其中的90项,仅保留33项,减少了73.2%。

在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方面,推动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在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方面,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制定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在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的同时,合肥市注重紧抓文化建设的根和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发展的精神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3人(群体)入选“中国好人榜”,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近年来,合肥市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圆梦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实现认领对接约500批次,累计约有2.2万人认领微心愿,圆梦总价值约700万元,帮助近2万名困难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本报记者 刘标·

新闻推荐

href="https://m.yybnet.net/news/shehui/201612/5428162.html">车辆碰撞限高栏事故频发

阜城多处限高栏

司机行车应注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