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来捐赠130余万元 铜川一企业家捐助灾区群众和贫困大学生不留名
????铜川市委常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王春梅和黄堡工业园区的领导,在贫困大学生家中慰问
一位铜川土生土长的爱心企业家,连续9年,拿出130余万元,捐助灾区群众和贫困大学生。不管自己的生意是赚是赔,他对学生们的资助却从未间断。捐资时,他从不露面,甚至好多受资助的大学生直到现在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爱心和感恩在这里激荡
8月24日早上9点,在铜川市黄堡工业园区办公楼内,近百名贫困大学生和家长代表把二楼的会议室坐的满满的,等待着助学座谈会的开始。共青团黄堡工业园区团委书记刘刚介绍了黄堡工业园区往年的助学情况和今年的助学安排。4名接受过资助的大学生分别作了充满感恩之情的发言。
郜建超,今年25岁,铜川市黄堡人,现就职于中国黄金冶炼总公司。为了参加这个座谈会,他专门请了两天假,特意从远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公司所在地赶来。7年前,郜建超考上大学。当时,父亲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哥哥、姐姐还在读大学,家里实在拿不出一分钱供他读书。就在他绝望地要放弃时,黄堡工业园区团委的工作人员找上门,说一个爱心企业家愿意资助他,这一资助就是四年。郜建超说:“有那么多爱心人士关注我们,关心着我们,他们倾囊相助,为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爱心需要传递,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践行,我们作为爱的受予者,要将爱心传递下去。”
7年资助贫困大学生77人
2010年,黄堡工业园区成立。在走访工作中,辖区困难企业的大量下岗职工给园区各部门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堡工业园区住建局局长、团委书记刘刚告诉记者,初到园区时,因为住建工作的需要,他深入到每户居民家中去调查,一些贫困家庭的生活景象令他十分难过。为了帮助这些家庭,经过园区领导的研究,决定由团委牵头,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进行摸排,然后联系一些爱心企业进行资助。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堡镇当地的企业家屈晓建得知园区的这一想法,当即表示:“娃们的学费我管了!”随后团委的工作人员通过社区调查,入户走访,确定出受资助的大学生,然后将调查走访得到的情况汇总交给屈晓建,最终按照每户实际情况发放助学金。
据统计,7年来,在屈晓建的帮助下,黄堡工业园区已累计资助困难大学生77人,资助次数245次,资助金额达77.3万元。
资助贫困大学生不图啥回报
连续9年,出资100余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和灾区等贫困人士,自己却“隐身”在背后,不愿露面。”田卫东告诉记者:“屈晓建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么多年了,他只出钱不露面,做好事不留名,让人感动。”
记者多次联系屈晓建,想要采访,他总是一推再推。终于,在黄堡工业园区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前来办事的他。朴实,少语,是记者见到屈晓建的第一印象。土黄色的纯棉体恤,灰色的裤子,脚上一双黑色老布鞋,一身这样的打扮很难让人把他和“土豪”联系在一起。
今年44岁的屈晓建,是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五星村人,通过艰苦的努力拼搏,他一步步将自己的生意做大。2008年,汶川地震后,当时还在做小生意的他拿出2000元钱捐到社区。几天后,他又拿出2万元钱送到镇民政部门,拜托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转送到灾区。那几天,他一直放不下灾区的受灾群众,总想着为灾区做些事情。之后屈晓建联系上黄堡镇政府,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后来,黄堡工业园区成立,在一次聚会中他得知园区困难企业的下岗职工生活困难,子女上不起学的情况,当场表示愿意资助。这一诺,就是7年的坚持。
自2008年来,屈晓建已累计拿出130余万元,对困难大学生和灾区群众进行资助。这几年,煤炭市场下行,从事相关产业的屈晓建生意也受到了影响,可他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却一如既往,未受丝毫影响。他告诉记者,生意可以发展得慢一些,但是爱心是不能停止的。对这些娃的帮助他也不图啥回报,更不想出名,就希望娃们都能上得起学,将来能有出息,做一个有用的人。
采访结束时,屈晓建恳请记者,报道可以,但不要发他本人的照片。他说:“要多写一下黄堡工业园区的人,他们为资助学生的事做了很多调查工作,很辛苦!没有他们,我资助学生上学的事也不可能做得这么顺畅、扎实。”本报记者袁靓
新闻推荐
新闻提示:年末,正是许多单位迎来大批新员工的旺季,在入职前进行体检,也是各单位的标准程序。对于大部分求职者来说,到了体检的环节,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工作的大门,然而却仍有一部分人为此烦恼,他们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