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聚力攻坚 全力推进精准脱贫

新珙县 2016-08-08 00:36 大字

“附子和葛根种植期一年,见效快;黄精、重楼种植期三年左右,效益好。”8月5日,记者来到罗渡苗族乡楠木村,走在该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园”,楠木村第一书记郭朝军向记者讲解地里的中药材的价值。“中药材种植示范园”不仅是楠木村产业扶贫项目,也是楠木村村民学技术、转变观念的田间课堂。

楠木村的变化只是珙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珙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高的政治任务、最大的经济工作、头等的民生工程,紧紧围绕“精准、统筹、创新、严实”的工作要求,在2015年实现脱贫解困6497人的基础上,今年牢牢盯住13个贫困村退出、6600人脱贫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目前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指标分别完成60%以上和70%以上,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精准施策 强化产业扶贫

楠木村地处偏远位置,交通条件较差,是一个贫困村。过去,村民们主要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谋生。

楠木村三组的杨礼军因为身体有些残疾,年过四十至今仍单身。曾经,他也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在外打工,现在他回到村里,将自家三亩地入股到“中药材种植示范园”,自己不仅可以在“中药材种植示范园”里赚取劳务费,还能参与分红,光是这两项,每年就能为他带来八千元左右的收入。 

“通过这几个月在示范园务工和学习,只要肯钻研,这些中药材还是好管理。”杨礼军说,以前自己对种植中药材是观望态度,现在他的观念转变了,下一步他也要用家里剩余的土地种植中药材。

杨礼军的变化是郭朝军乐于看到的。2015年7月,郭朝军到楠木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调研,郭朝军和村支两委班子决定在楠木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利用第一书记创业资金5万元,产业发展动态管理资金15万元,流转土地30亩,打造中药材试点种植示范园,并且通过医药公司解决市场销路,“30亩的中药材,产值能达到40余万元。”郭朝军说,示范园不仅让入股的村民得到分红,也能为其他村民带来示范作用,为以后全村的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建立了联建帮带制度,整合乡村组三级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38人,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探索出“1+N”党建互联模式。

楠木村“1+N”党建互联模式在全县得到推广。在***工作中,珙县落实“五到村五到户”工作措施,制定“17个扶贫专项计划”,全域推广罗渡苗族乡楠木村“1+N”党建互联模式,建立“联建帮带”“跟踪帮扶评估”“反向评价”等机制,切实提高扶贫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鼓励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产业发展项目,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同时,珙县坚持“造血”取向,强化产业扶贫,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用市场的眼光、改革的办法,全力推进县委关于山区特色农业升级的政策落实,大力发展蚕桑、茶叶、烤烟、畜牧和林业综合开发“4+1”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发农产品市场、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努力为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供良好保障。(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互联网+”思维  研发脱贫攻坚数字化管理系统

在楠木村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园”,记者发现有监控设备,“监控设备是为了防盗吗?”记者询问。“这是全县脱贫攻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县上可以随时掌握村里产业发展情况,县上的专家还能远程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呢。”楠木村村支书陶承君高兴地说。

陶承君口中所说的脱贫攻坚数字化管理系统是珙县投资200余万元开发的脱贫攻坚数字化管理系统,于6月上旬进入试运行阶段。

珙县坚持“问题、产业、要素、创新、责任”五个导向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投资开发脱贫攻坚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动态监管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该系统数据以国扶办子系统和省“六有”系统为基础,结合珙县实际完善新内容、增添新功能,使扶贫更精准、脱贫更有效。整个系统以县、乡、村三级呈现,60个贫困村分布一目了然。

该系统主要具有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监测、精准服务四个功能。进入系统,可详细地查看到扶贫对象基本信息、家庭收入、扶贫计划、帮扶措施等内容。同时,该系统还精准整合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大扶贫力量,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合理配置扶贫资源,做到精准投入人财物,精准脱贫不漏人。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浏览查询帮扶记录,了解帮扶人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根据这些信息可以量化帮扶人的绩效考核工作。

此外,该系统还能精准在线监测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实时跟踪干部工作开展情况,确保项目精准落地、资金安全运行、产业稳步发展、农户受益脱贫、干部履职尽责、决策有据可循。该系统还为贫困户提供了多样化信息反馈渠道,在实现网络、电话的基础上,还建成了与农业物联网相互融合的视频监管平台,不仅实现了与贫困村音视频交流,还监控了全县重点农业特色产业等。

据悉,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该系统将转为珙县“三农”发展服务,推动“三农”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即“农业生产向车间转变、农村建设向景区转变、农产品销售向超市转变、城乡统筹向城乡联营转变”。

突出利益联结  拓展致富新路

茶产业的发展与农民收入息息相关,为了解决茶区贫困户的突出问题,珙县创新“幸福茶农”产业模式。

2014年,珙县幸福茶农专业合作社成立,在鹿鸣公司的带领下,与北京和君集团、四川省佰茶盛茶业有限公司、自贡市天甲茗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省茶叶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形成了“战略合作团队+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利益联接机制。

幸福茶农专业合作社在县扶贫移民局的统筹安排下,与石碑乡、曹营镇、玉和乡的贫困户共计328户1200人签订了投资收益协议,将政府补助给贫困户的资金进行股权量化,由贫困户本着自愿的原则投资到幸福茶农专业合作社,幸福茶农专合社通过经营增收,确保每位贫困户年度红利8%。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实现***和按期脱贫。入社贫困户年均收益3000—5000元,“幸福茶农”工程荣获第三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2015民生示范工程”。

幸福茶农专业合作社还与战略合作公司一起,创立了“幸福茶农扶贫公益基金”项目,即幸福茶农专合社及战略合作公司每销售1斤优质茶叶,提取1元钱投入“幸福茶农扶贫公益基金”专户,专项用于支持订单农户中的特贫户,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就读、因病就医、农资购进、生活困难等困难问题。

在***工作中,珙县突出利益联结,拓展致富新路,“幸福茶农”产业模式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致力***、精准脱贫,创新探索“市场主体+农户”带动、“龙头企业+贫困户”股权增收、“产业扶持+金融信贷”支持、“经纪人+营销网络、党建互联帮带+全程跟踪问效”等具有珙县特色的“1+1”产业扶贫新模式,坚持以组织资源统领社会资源良性互动,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单华燕 王宇)

新闻推荐

邪教是如何进行精神控制的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被邪教控制,就会逐渐丧失正常人的理智,就会变得不顾亲情、不顾家庭、不顾事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甚至杀人。那么邪教是如何进行精神控制的呢?为了使信徒绝对服从、绝对忠诚,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