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担当,筑牢天平的基石——天桥法院提供优质司法保障服务纪实
开庭打官司,有输就有赢。赢了的,自然满心欢喜;输了的,难免心怀不忿。但是,天桥区人民
法院(以下简称“天桥法院”)的法官们却
有本事让诉讼双方都心悦诚服。
“感谢天桥法院在业主与我公司合同纠纷一案中积极促成调解,及时判决结案,让业主的合法权益、企业的经济利益都依法得到了保护。有如此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好法院和好法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我们一定继续为天桥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日前中国重汽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给天桥法院专门送来的感谢信。
一起涉及2000余名业主跟开发商的合同纠纷,从立案到全部审结完毕,既没引发涉诉上访,也没有造成群体性事件,实现了双赢,获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其中有什么奥秘?
“司法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在法院的司法活动中,只有均衡保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会取得‘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诉讼效果,真正实现司法和社会的公平公正,才能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优质的司法保障和服务!”天桥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沈迎如是说。
心怀大局公正的天平才能永不失衡
“真没想到,原来最少3个月才能解决的运输合同案件,现在不到1个月就解决了,减少了我们物流企业最担心的时间成本,真心为审判增速点赞!”
泉胜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卢诗喜的由衷夸赞,是天桥法院针对涉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棚改旧改(征地拆迁)”三类案件开通诉讼绿色通道,全面提速金融合同、物流纠纷等案件审理程序后的最好注解。
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天桥法院近年来认真落实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不大的案件,提高简易程序使用率,大胆适用简版裁判文书,并提高当庭宣判率,有效缩短审判周期。刑事速裁案件平均庭审用时5分钟,平均审限4个工作日,全部当庭宣判,无抗诉、上诉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来自北京、上海等省市和18家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单位的相关领导,在天桥法院观摩刑事速裁程序庭审时,对刑事审判庭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目前,刑事速裁程序已在全市各基层法院全面推广。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局,他们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北园、大桥法庭设立专门办公室,24小时值守。院党组成员分头到北湖拆迁片区、新材料产业园、泉胜物流港等重点发展区域走访调研,抽调骨干法官组成法律服务团,为驻区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怎样保障“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的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怎样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法律思维?怎样在全区“五位一体”社会管理模式中找到工作着力点?天桥法院在纬北路街道康桥社区、大桥镇等镇及村(居)委会、辖区重点企业,设立了远程法律咨询服务室,群众在这里不仅可以进行案件咨询、调解,还能远程立案,被最高人民法院领导誉为“一项简单易行、便民利民的创新举措”。
互联网思维让公平正义插上快捷的翅膀
“互联网思维、信息化应用是审判执行工作腾飞的翅膀,理应成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大局的新动力!”
天桥法院研究开发的刑事审判网络远程诉讼平台应运而生。这套系统通过网络远程诉讼平台,对符合刑事速裁范围的案件全部使用网络远程诉讼平台开庭,不需要将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押解到法院就可以完成庭审活动,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可以大幅度缩短办案周期,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使法院把有限的司法资源更多地用在办理重大刑事案件上,对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效率有积极意义。该平台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认为是“信息化和审判工作深度融合的最佳实践”。
以前,人民陪审员参加陪审,一个案子来回往返法院四五趟,阅卷、开庭、合议,牵涉了大量精力,一旦单位工作忙,往往不能及时参加陪审,影响审限。为此,天桥法院自主研发了人民陪审“1+1”模式综合管理平台,通过“1个内网人民陪审综合系统+1个互联网陪审系统”,实现了陪审员随机抽选、远程阅卷、远程合议、电子签名、网上考核、履职监督,有效解决了传统陪审模式弊端。人民陪审员张欣感慨地说:“现在,不管在家还是在单位,通过互联网就能参加陪审活动,这套系统对我们来说真是太便捷了。”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信息中心认为,人民陪审“1+1”模式综合管理平台设计理念超前,完全符合“实现陪审工作科学化、简便化、规范化和网络化”的要求,达到了全国法院系统一流水平。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勇于创新的天桥法院人,在不断探索中让公平正义及时传递到当事人的心中。
同步监督让阳光司法更加公开透明
“案件数量激增,但案件质量不能下降,为大局服务水平不能打折!”天桥法院党组对全体法官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提升审判质效。“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必须创新机制,不仅要放权,更应加强监督,为裁判者增加一道‘保护伞\’,让审理者大胆裁判、不怕担责。”
为此,天桥法院创新性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不干预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情况下,借助于诉讼电子卷宗网络管理系统,对在审案件同步对位进行案件实体处理结果的预判,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控制法官对审判权的不当使用。这对于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的落实,确保法官正确地运用审判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一庭法官韩峰对记者说:“有了同步监督机制,时刻觉得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盯着我审理案件,促使我对程序的把握、案件事实的认定、审理报告的撰写更加慎重,减少了判决书瑕疵的出现,也提升了案件审理质效。”
据了解,自2013年开始,天桥法院就在全国首家开展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改革,充分保障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对抗化机制,真正构建控、审、辩三方的“等三角”诉讼模式,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2015年,通知16名证人出庭作证,2名鉴定人员出庭解释。在质证过程中,平等地保障了控辩双方权利,使当事人对诉讼结果有合理预期,降低了上诉、上访率。
审判质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提高了,天桥法院服务大局的工作更顺畅了。天桥法院去年全年结案8023件,同比增加36.4%,结案率达到101%。同时,他们还深入大桥镇开展“送法律、送温暖、送资源”为目的的“法治六进”活动,了解农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增长村民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思维和法治信仰,帮助村民树立用法律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意识。
2015年,天桥法院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一等功”,授予“全省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并连续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本报记者 侯月 通讯员 谢康 满汝蔷)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鱼台讯(通讯员姜潘峰梁奉凯)6月12日,在王庙镇古李村小麦收割现场,联合收割机过后,抛洒的秸秆被打捆机捆扎成整齐的“秸秆包”。看着自家的3亩多地的麦秸,瞬间变成了一个个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