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归雁”投资上百亿掀起泸县创业潮

四川农村日报 2015-11-20 08:29 大字

□简放鹏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这几年,泸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可谓好戏连台。泸县太伏镇沙河村大学生陈志勇返乡创办中国乡村网购平台,与上百家加盟店签订了合同,网络平台的营业额已达百万元。泸县福集镇小马滩村村民万洪明1991年到广东中山务工,2012年返乡创业,在龙桥文化生态园投资1800余万元创办了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带领当地100余名村民共同致富……

近年来,泸县把招商引资、产业转移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吸引泸县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目前,泸县回乡创业人数达到350余人,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创业项目涉及建筑、纺织、加工制造、种植养殖等行业,年产值38亿元,吸纳了6万余人就业。

建成7个农民创业园区

在泸县得胜镇川南蔬菜产业园,走进刘氏泡菜生产车间,就会看到泡菜坛大部分埋在地下,部分露出地面。这样的泡菜坛可盛装200斤泡菜,有7800个,纵横有序地排列成一个个方阵,让人惊叹。更让人惊叹的是:按传统方法制作的酱腌风干的刘氏泡菜,每吨卖到12万元。

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得胜镇东皇殿村的返乡农民工刘刚。在汽车销售维修行业干出了一番事业的刘刚,2013年6月带着自己高薪聘请的10余名科研、管理、营销团队成员返回家乡,投资3.5亿元打造“泡菜王国”,6万亩泡菜原料基地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这是泸县返乡人士投资农业创业的一个缩影。在农业种养方面,泸县目前已建成7个集中成片的农民创业园区,即龙桥文化生态园、川南蔬菜产业园、嘉明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方洞镇万亩稻鳅养殖基地、立石镇藕鱼连片养殖基地、兆雅镇粮经复合基地、长沱两江沿岸龙眼种植基地。其中,龙桥文化生态园为各类创业群体累计落实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吸引20余户返乡农民工入驻,发展观光农业、种植养殖等项目,注册资本2.3亿元,解决了1036人的就业问题。由于成效明显,龙桥文化生态园创建成为市级农民创业园。

创办40余家工业企业

农业种养方面创业方兴未艾,返乡农民工投资工业更是如火如荼。

在泸县经济开发区内,由泸县兆雅镇凤鸣村何朝彬返乡创建的四川泸州朝发皮具有限公司生意繁忙。何朝彬27年前到广东务工,从一名普通的一线生产工做起,于1998年在东莞市创建了朝发手袋厂。在家乡优惠政策和亲情感召下,2008年何朝彬投资修建了占地40亩的企业,现有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年产值6000万元,让400多个村民当上了领月薪的工人。为此,何朝彬被省政府表彰为“创业带动就业”先进个人。

近年来,泸县依托泸县经济开发区,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进入工业园区创业。目前,已入驻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40余户,年产值19亿元,让1万余人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也让泸县的“归雁”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天地。

三张牌吸引“归雁”创业

泸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转移就业保持在30万人,成功人士不在少数。如何才能吸引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呢?

泸县打出了三张牌,一是“优惠政策牌”。该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放宽投资和注册限制,放宽冠名和场所限制;农民创办合作社登记不收取任何费用,并减免相关税费;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上享受与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一致的优惠政策。

二是“感情牌”。泸县从经济实力、区域分布、从业特色等方面,对泸县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统计,建立了24.23万外出务工人员数据库,对该县1663名知名人士登记造册,并利用亲缘优势,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亲情网络。同时,泸县组团到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开展老乡联谊会、座谈会,介绍家乡发展情况、创业优惠政策和产业项目信息,动员引导他们回乡创业。

三是“服务牌”。泸县在广东省中山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北京市等泸县外出务工较多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服务外出务工人员;在各镇(街道)、社区、村设置了创业服务窗口,公开办事程序和创新创业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每个社区、村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就业创业服务工作,通过搭建农民工创业服务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服务。

新闻推荐

远隔千里也可在京上访 10月1日起,重复进京诉讼信访采用视频接访

最高法法官与上访群众“面对面”说案子北京市南四环路附近的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信访大厅,这里设置了16间远程视频接访室,安装了专门的视频设备,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就在这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