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各类“情商课”应是大学标配

攀枝花日报 2015-09-23 01:52 大字

新闻事实

2015新学年第一周,天津大学学生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上,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对此,有学生网上表示“醉了”,有已毕业的校友感慨“我上学的时候怎么就没赶上?”

作为勇敢的“吃螃蟹者”,首先必须为天津大学点赞。比如其一,“恋爱课”的授课者不是教师,而是天津大学学生社团“鹊桥会”;其二,这门课程是以讨论为主,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从教师主导到以学生共同参与为主;其三,因为课程带有课外实践性质,并没有死板标准,甚至还有丰厚的额外奖励——“将课程知识学以致用,交到了一个好的对象,我们可以酌情给满分。如此这般的开放思维和大胆尝试,没被校方视为“胡来”,并容许其存在,实属难得。

检视之下不难发现,在国内一些高校,包括“恋爱教程”在内的情商课的开办均广受欢迎。按照相关专家的说法,现在“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弱,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于是难免发生极端事件。尽管情商教育无法“速成”,但以在高校开设包括“恋爱课”在内的情商课的方式,提醒大学生们重视情商培养与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以此而言,强调包括“恋爱课”在内的情商课应是大学标配,也就显得甚为必要。因为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及大学“小社会”的整体氛围,更容易促使他们思考自己包括恋爱能力在内的情感能力的“结构性”缺失。而包括“恋爱教程”在内的情商课的开办,跳脱出简单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窠臼,着重于大学生人格发展、个性塑造、人际交往、情感恋爱等方面的培养,不失为很好的补齐很多人情商“短板”的好方式。

—— 据9月22日《羊城晚报》 李记/文

在传统观念中,大学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不要说上恋爱课,就是学生谈恋爱也是离经叛道的。其实,这种观念早就应当寿终正寝了,到了上大学年龄的青年男女谈恋爱是符合生理规律与心理规律的事,与其拒斥或回避,不如正视之。

让恋爱课步入大学课堂的另一个现实理由是,恋爱课能提升大学生恋爱的理念与技能。恋爱并不能靠本能就获得,还须有一定的知识与方法。有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一门心思学习不接触恋爱,一旦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头脑茫然,准备不足,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追求爱情,以致恋爱出现危机,婚姻受到了困扰。现在社会上出现那么多的剩男剩女,与此不无关系,折射了国内高校教育中的一个亟待弥补的短板。

毋庸置疑,大学开设恋爱课是对以往的矫枉过正,是对大学品德教育内容的补充与丰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妥善处理好学业与恋爱的关系,正确化解恋爱中的问题,这也算是现代大学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属于育人的范畴。

至于大学的恋爱课怎么上,这还真是个新事物,有不少问题需要思考研究。如恋爱课中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比例是多少?上恋爱课的教师从哪里来?如何给学生打分?高低分的标准是什么?情场上的高手能否成为恋爱课老师中的中坚力量?等等。从这个角度看,天津大学开设恋爱课,只是开了个好头,期待其探索出累累硕果。

——据9月22日《长江日报》 于文军/文

新闻推荐

不能让民生工程成为摇钱树

(网络图片)□吴杭民原本为困难就业人群所开发的就业援助项目,转眼变成了个别官员的“摇钱树”。海南省临高县人力资源开发局原局长符坚坚,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公益就业岗位指标当作生意来经营,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