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这个村的青壮年为何都回来了?

大众日报 2015-08-27 22:59 大字

◆鲁西南落后村——丁楼村电商销售额去年保守估计在9000万元,净利润高达30%。

◆宾馆、加油站、银行、KTV样样俱全,村庄已然“城镇化”。

◆做电商让村民有了诚信意识,充满活力的村庄开始重建信任。

□张志龙王阳

一个毫无资源优势、连个国道省道都没有毗邻的鲁西南落后村,缘何在短短几年时间释放出“互联网+”的“磁性”,让外出读书、务工的青壮年陆陆续续都回来了?

全村306户,9成多在家开网店

身材中等、皮肤黝黑的任庆生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一副老实巴交的农民模样,很难想象他是鲁西南曹县大集镇丁楼村一家年销售额千万元级的淘宝店店主。

丁楼村是一个普通的鲁西南村庄,传统上靠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谋生。上世纪90年代,这里出现制作贩卖影楼服饰的家庭作坊,当时20多岁的任庆生与其他村民一样,手拿肩扛着服饰到各地的影楼、演出单位等地上门推销。“1998年,我一天只能挣11块钱,还特别担心家里的女儿。”

当时我国正掀起一轮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潮流,丁楼村不少年轻力壮的村民放弃了不景气的影楼服饰销售进城打工,村里剩下的多数是妇女、老人和小孩。

变化发生在2009年。任庆生在一个外地亲戚的帮助下接触到互联网,在淘宝上第一单就卖出去几十套服饰。任庆生说,“我还以为这是传销,一直很抵触,直到银行卡里多了2000块钱,思想才有所改变。”

随后,他便逐渐把精力转移到互联网上,开网店、下单、送货,家里人也相继和他一起做淘宝生意:女儿女婿负责物流销售,妻子负责行政,父亲负责仓储,母亲为童装钉扣子绣领子。

眼看任庆生的日子越来越好,村民纷纷效仿。“多的时候全村1100多口人超八成的壮劳力、大学生在外面,现在除了个别开发商、建筑老板,基本都回来了。”任庆生说,目前村里306户,9成多在家开网店。

去年,丁楼村电商销售额保守估计在9000万元,净利润高达30%。

“互联网+”让村民就地城镇化

走进丁楼村,你会很快发现这里与其他村庄不同。

形态各异的墙面上,粉刷着“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淘宝铺出致富路,键盘敲开幸福门”等标语;硬化的道路明显比其他村庄多,路旁还停放着各色轿车;几家快递公司的服务店占据着村口的“黄金位置”……

“现在村里有18家快递公司驻点。”面对记者“电商有多火”的疑问,任庆生说,这么和你说吧,像顺丰一家快递公司去年五一这天的发货量超过3万单,一单最少22元,快递费一天就60多万元……

丁楼村创造的财富效应,对周边村庄产生了影响。不远处的大集镇张庄村的乡村医生张德波原本给三个儿子早早规划,读医学院当大夫,“工作稳定,也有社会地位”。然而,家乡服装网店的风生水起让二儿子张洪征决心回乡。

2012年,当张洪征的大学同学还在为房租、车贷等开销苦恼时,毕业一年的他收入已过百万元。“大哥和三弟都相继辞去了医院的工作,一起回来做电商。”张洪征说。

大集镇党委书记苏永忠说,近几年,返乡的务工青年和大学生们已经完全改变了大集镇。

大集镇生产销售服装的淘宝村属于“生产型”电商村,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乡亲掌握的生产技术,让创业的年轻人回得来,离不开,“互联网+”商业模式将当地特色产品销往全国。

返乡并不代表后退,农村也不代表落后,记者注意到,随着像丁楼、张庄这类生产型“淘宝村”的发展,村落大有“逆袭”城镇之势。如今,大集镇物流、电商服务等配套产业基本都已形成,服务业发展迅猛,宾馆、加油站、银行、KTV样样俱全,村庄已然“城镇化”。

“互联网+”正拯救乡土社会?

“新的一年,我们将不在异乡的城市彷徨,家乡已张开无私的双臂为我们打开一扇创业的大门……坐在家里,敲打着键盘,奏响青春创业的乐章。”

2014年1月,回到曹县大集镇过年的乡亲,在县城车站、乡间街道上纷纷接到镇政府组织派发的传单,这封写给在外年轻人的信里“充满动情的话语和鼓励回乡创业的激情”。

阿里研究院专家陈亮说,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作坊,是淘宝村特色。常态化的淘宝村实现了农村消费都市化、产业在线化和就业本地化,不仅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对社会整体稳定也作出贡献。

近2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正面临巨大的危机和考验。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带来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农村日渐萧条,人情寡淡,城乡二元撕裂似乎难以抑止。

苏永忠说,年轻人返乡创业,不仅赚钱,更能照顾家人,“留守、治安、上访”等问题迎刃而解。做电商让村民有了诚信意识,充满活力的村庄开始重建信任。

“村里人原来见面要是说个你好,很不得劲;现在村里很多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已经习惯在网上打出‘亲,你好!’的字眼。”任庆生说,电商带来的改变太多,甚至包括婆媳关系的改善。

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系博士刘立之认为,互联网或许正在拯救乡土社会。互联网改变大集镇的背后是鲁西南乡土社会风貌的改变,同时也是淘宝村特色城镇化的摸索。

新闻推荐

“五分钟便民服务圈”乐了居民

□本报记者张蓓谭佃贵本报通讯员黄原“冬天不用生炉子,夏天热了有空调,住在楼里可比原来舒坦多了!”面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高新区新城街道河北社区78岁的张玉清老人高兴...

 
相关新闻